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语言形象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6h】

中国语言形象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第三节 研究范围

第四节 相关理论与概念

第一章 国家语言形象的特征

第一节 国家语言形象的系统性

第二节 国家语言形象的主体间性

第三节 国家语言形象的有机整合性

第二章 中国静态语言形象的构成

第一节 代表性语言和文化的规约作用

第二节 中国静态语言形象的本体成员

第三章 中国静态语言形象影响因素

第一节 中国静态语言形象的共有因素

第二节 中国静态语言形象的质疑因素

第四章 中国语言形象动态观

第一节 中国语言形象正多面体

第二节 中国动态语言形象的模式转换

第五章 中国动态语言形象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广度问题中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热度问题中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信度问题中的影响因素

结语:中国语言形象的建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全球化的世界,人们的交际时空越来越广,国家间的交际也越来越密切,人类已步入全球化语境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语言在国家形象博弈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显著提高,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汉语热潮,汉语独特的工具魅力和文化魅力使它自然成为了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媒介,中国语言形象作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子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国家标记功能,合意的中国语言形象会让中国在世界各国形象竞争中抢占先机,能帮助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家形象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国际汉语推广等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跨学科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对中国语言形象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模型法构建出中国语言形象的正多面体模型,并指出“国家语言形象质疑链”是合意的中国语言形象的生成机制。这些都是对中国语言形象研究范式的一次学术尝试,具体如下:
  首先,从国家语言形象的特征入手,通过国家语言形象的系统性、主体间性和有机整合性勾勒出国家语言形象的概貌。系统性主要论述了国家形象、国家语言形象、中国语言形象三者的上下位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主体间性是国家语言形象的本质属性,具体表现为互动性和主观性,它在“国家语言形象质疑链”中界定了国家静态语言形象和他国语言映象;主体间性决定了国家语言形象的有机整合性。
  其次,明确中国静态语言形象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在文化规约的共有空间背景下,通过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汉字的特点构建出相应的本体成员形象,并从共有因素和质疑因素两个方面来论证影响中国静态语言形象的因素。
  最后,强调中国语言形象动态观对构建中国语言形象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建立了一个具有自转属性的中国语言形象正多面体模型,并指出中国语言形象具有可以相互转换的两种模式:多面体模式和平面模式。同时,中国动态语言形象是在持续传播中双方主体不断互动的产物,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体。因此,构建合意的中国语言形象势必要考虑到它在传播中的广度问题、热度问题和信度问题,他们共同影响着中国动态语言形象。
  中国语言形象对塑造良好中国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中国语言形象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由于该理论处于构建阶段初期,而且对“共有空间”问题存在分歧,同时“国家语言形象质疑链”循环往复的特点等三方面共同决定了构建中国语言形象任重而道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