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芪等中药方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前期试验的疗效观察
【6h】

黄芪等中药方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前期试验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隐匿,缠绵难愈。DPN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了,其发生、发展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缺血、多元醇通路活性增高、肌醇减少、神经营养因子减少、非酶促组织蛋白糖基化等代谢障碍密切相关。同时由于血糖长期失控,能量代谢失常,葡萄糖不能被充分氧化利用,导致神经细胞轴突、鞘膜代谢失常;另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内膜可见纤维素沉积和血小板红细胞变形,使血流缓慢、血流黏稠度增高,引起毛细血管阻塞。
   目前临床对周围神经病变尚缺乏特异性治疗,主要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及对症治疗。
   中医治疗也是目前临床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中医中药是我国数千年的医药实践中优秀的文化瑰宝,在疾病的防治病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丹参和红花均具有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作用,中药丹参提取的有效成分主要为丹参素和丹参酮,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抗纤溶活性、抗凝、抑制血栓形成和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所含的红花黄色素具有抗血栓、耐缺氧之功效,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均有抑制作用,可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
   目的:
   中医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DPN的有效方法,本实验通过选取符合标准患者并随机分组,设对照组,通过中药复方制剂治疗12周,观察中药方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病程6个月以上的年龄40-70岁2型糖尿病患者77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56.7岁。采用半随机法分组,37例为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l,B6治疗,40例为治疗组,给予黄芪等中药方剂治疗12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均常规检测患者的血脂、周围神经功能测定,实验过种种记录所有病例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以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记分(MDNS)变化程度作为观察指标,用同期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数据统计应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及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4.1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2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
   4.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药物治疗前过血脂的平均值为,甘油三脂(4.84±1.53)mmol/L,总胆固醇(7.03±2.47)mmol/L载脂蛋白A(1.41±1.43)mmol/L及载脂蛋白B(1.50±1.05)mmol/L,中药复方制剂治疗12周后,甘油三脂(2.52±1.23)mmol/L,总胆固醇(5.21±2.03)mmol/L载脂蛋白A(1.63±1.47)mmol/L及载脂蛋白B(1.03±1.54)mmol/L,其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4.3治疗组40例,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7.5%。对照组37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4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中药复方制剂由于有多种成分、多个作用靶点,对发病机制复杂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