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SBK、常规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改变的对比研究
【6h】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SBK、常规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改变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SBK、常规LASIK手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影响的差异,进而探讨何种手术方式更有利于维持术后角膜生物力学,为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薄角膜、高度近视等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指导,同时也为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⑴选取成都康桥眼科医院门诊2010年10月24日~2010年12月3日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手术和SBK手术病例各60眼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飞秒组和SBK组,采用A超对所有病例测量术前角膜中央厚度和掀瓣后剩余角膜厚度,计算出角膜瓣厚度,比较两组间角膜瓣厚度、精确性、重复性。⑵选取成都康桥眼科医院门诊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病例共76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度数(SE)分为低度组(SE≤3.0D),中度组(3.0D<SE≤6.0D),高度组(SE>6.0D),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又把每屈光度组分为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组、SBK组和常规LASIK组,同时根据剩余基质床厚度(RBT)分为第1组(250urn<RBT≤280um)、第2组(280um<RBT≤310um)、第3组(310um<RBT≤340um)、第4组(RBT>340um)。通过比较各屈光度组中每种手术组以及不同RBT组的术前、术后1月、3月、6月时角膜后表面中央曲率半径和最高曲率半径来反映各手术组以及RBT。组术后角膜后表面的稳定性。通过比较三种手术相应屈光度之间以及不同RBT组之间的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术后角膜后表面中央曲率半径变化值和最高曲率半径变化值来反映三种手术以及RBT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
   结果:①飞秒组角膜瓣厚度预设值为90um,实际厚度为(89.2±9.1)um,实际厚度与预设值间的差异为(-0.43±9.074)um,SBK组角膜瓣厚度预设值为100um,实际厚度为(100.4±10.3)um,实际厚度与预设值间的差异为(1.44±10.289)um,制作的角膜瓣厚度飞秒激光组与sB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飞秒组中实际角膜瓣厚度在其预设值±10um的比例为83.3%,也明显高于SBK组的76.7%。所以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重复性更好,精确性更高。②屈光度组中的三种术式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都大于250um,且都表现出飞秒组>SBK组>常规组的趋势。发现除了高度组中的SBK组在术后6月时角膜后表面最陡和中央曲率半径出现轻微前移,其余各屈光度组中三种术式术后角膜后表面中央曲率半径和最陡曲率半径均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P>0.05)。发现除了中度组中三种术式在术后1月时引起的术后角膜后表面最陡曲率半径变化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SBK(+0.018±0.108)mm,飞秒组(-0.012±0.128)mm,常规组(-0.018±0.094)mm),其余各屈光度组的三种术式在术后各时间段引起的角膜后表面中央曲率半径和最陡曲率半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在RBT超过250um的基础上,各组的角膜后表面中央曲率半径和最陡曲率半径均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不同RBT对术后各阶段的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在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大于250um的前提下,FS-LASIK、SBK、常规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均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三种术式对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和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对角膜后表面形态的测量存在差异、Bowman层在维持角膜抗张力作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反映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变方面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这一参数可能在观察时间及不同检测仪器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对比分析等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