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SCT后处理定量技术对尘肺观察对象的应用研究
【6h】

MSCT后处理定量技术对尘肺观察对象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MSCT后处理定量技术对尘肺观察对象不同解剖层面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CT定量评价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及说明

第二部分 MSCT后处理定量技术对尘肺观察对象肺部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MSCT定量技术诊断尘肺概况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multi-spiral computedtomography,MSCT)后处理定量技术对尘肺观察对象的诊断价值,并对后处理定量技术测定的数据与临床肺功能(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获得的测定指标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
   材料与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16-CT扫描机进行检查研究:①选取由重庆市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经高千伏胸片诊断为尘肺观察对象的煤尘、矽尘接触者60例。诊断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70-2009),作为研究组;②选取无粉尘接触史、常规X线胸片及临床心肺功能无受损的健康男性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实验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尘肺观察对象组均做临床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 PFT)。二组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定量数据测定;最后对尘肺观察对象组测定数据与临床肺功能检查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MSCT后处理定量技术对尘肺观察对象不同解剖层面的研究
   (1)主动脉弓顶、气管隆突下6 cm水平的2个观察层面,在-832~-352HU的10个CT阈值区间内,尘肺观察对象组的像素指数(P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2)气管隆突、气管隆突下3cm水平的2个观察层面,在-880~-352HU的11个CT阈值区间内,尘肺观察对象组的像素指数(P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3)主动脉弓顶、气管隆突、气管隆突下3 cm、气管隆突下6 cm水平的4个观察层面,在-832~-352 HU范围的10个区间内,尘肺观察对象组像素指数(P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用坐标线表示统计结果,尘肺观察对象的像素指数分布曲线上升,逐渐向右移动,并向高CT值区域进行偏移。
   2.MSCT后处理定量技术对尘肺观察对象肺部的研究
   (1)尘肺观察对象组在-880~-352HU的11个CT值区间内的像素指数(P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尘肺观察对象组PI分布曲线向高CT值区域偏移,说明平均肺密度增高。二组在-1024~-976HU,-976~-928 HU,-928~-880 HU这三个区间内像素指数(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3.尘肺观察对象组后处理定量技术测得指标与临床肺功能检查二者相关性分析研究:
   (1)尘肺观察对象组CT值-1024~-352Hu阈值范围内肺部平均肺密度值与临床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均呈负相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尘肺观察对象组平均肺密度值与临床肺功能检查指标成反比,表明平均肺密度值越大,肺功能受损相应越严重。
   结论:
   1.CT数字化的定量分析,是一种直接非损伤性的量化测定方法,不仅较视觉评定更为准确,且能减少读片者间的差异。
   2.MSCT后处理定量技术测得的定量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尘肺观察对象早期肺纤维化进程。
   3.MSCT后处理定量技术研究尘肺观察对象,检查方便、可重复性强,能够做到形态、定量,定位三者兼顾。
   4.MSCT后处理定量技术测得的定量指标与临床肺功能检查获得指标二者进行相关分析,能够反映肺功能受损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