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研究
【6h】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说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缩宫素在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时的作用评价

1.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子宫腺肌症治疗现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子宫腺肌症是影响育龄期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所致。根据异位内膜侵入子宫肌壁间的部位及范围不同,分为弥漫型及局限型。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痛经,月经量增多,甚至出现贫血。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为子宫切除或药物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即超声消融,为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技术,已广泛用于子宫腺肌症的保守治疗。超声消融在治疗中产生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使靶区组织即异位的内膜发生凝固性坏死,失去生长和出血功能,达到治疗目的。但是,是否所有子宫腺肌症患者都适合HIFU治疗?还有,我们在临床上常遇到超声消融治疗时间长,病人耐受差的问题。如何安全地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治疗时间也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本研究拟通过随访超声消融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超声消融治疗局限型及弥漫型子宫腺肌症的疗效,为子宫腺肌症治疗的适应症优化提供依据。同时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使用缩宫素与不使用缩宫素时HIFU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率来探讨缩宫素对HIFU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影响。
  目的:
  1.回顾性分析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后患者症状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超声消融治疗局限型及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包括痛经及月经量等症状改善情况。
  2.通过分析比较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时使用缩宫素与不使用缩宫素的消融率、能效因子(EEF)及超声消融子宫腺肌症单位体积所需时间等,探讨缩宫素对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效率的影响。
  方法:
  1.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在遂宁中心医院妇产科进行超声消融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202例,其中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20例,弥漫性子宫腺肌性症82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3、6、12、18月痛经、月经量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超声消融治疗局限型和弥漫型子宫腺肌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选择86例确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缩宫素组和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进行超声消融治疗,比较两组间的消融效率及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
  202例选择超声消融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中,139例治疗前有月经量过多表现,177例有痛经表现。治疗后1、3、6、12、18月随访结果显示:月经量评分、疼痛评分以及子宫大小与术前相比均降低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局限型与弥漫型子宫腺肌症两组间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症状改善及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缩宫素组病灶体积消融率为(80.7±11.6)%,能效因子(EEF)为(8.1±9.8)J/mm3,消融单位体积所需时间为(30.0±36.0)s/cm3;对照组病灶体积消融率为(70.8±16.6)%,EEF为(15.7±19.5)J/mm3,消融单位体积所需时间为(58.1±72.7)s/cm3。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1.超声消融能安全有效缓解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症状,局限型与弥漫型子宫腺肌症均适合超声消融治疗。
  2.缩宫素能降低超声消融子宫腺肌症所需的能量,提高治疗效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