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物反馈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对比研究
【6h】

生物反馈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设备与材料

1.3 治疗前工作

1.4 治疗方法

1.5 随访项目及指标

1.6 临床疗效的判别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残余尿量、尿流曲线、逼尿肌不稳定收缩情况及功能性膀胱容量人数比构成情况

2.2 临床疗效

3 讨论

全文总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病因及治疗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PNE的发病机制及随机对照研究生物反馈治疗儿童PNE的疗效。
  方法:120例PNE患儿随机分为生物反馈治疗组和行为疗法组。两组均接受3个月治疗,于治疗结束时(第1次)、治疗结束后3个月(第2次)、治疗结束后6个月(第3次)进行随访,分别评判其尿流动力学改变及近期和远期疗效。
  结果:①行为疗法组治疗前残余尿量增多患儿构成比例为21.7%,3次随访时构成比例分别为11.7%、16.4%、18.9%,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P=0.14,P=0.47,P=0.64);生物反馈组治疗前残余尿量增多患儿构成比例为28.3%,3次随访时构成比例分别为3.3%、1.7%、1.7%,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②行为疗法组治疗前异常尿流曲线患儿构成比例为45.0%,3次随访时构成比例分别为16.7%、21.8%、20.0%,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生物反馈组治疗前异常尿流曲线患儿构成比例为58.3%,3次随访时构成比例分别为8.3%、8.6%、10.3%,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③行为疗法组治疗前逼尿肌不稳定收缩患儿构成比例为51.7%,3次随访时构成比例分别为43.3%、45.5%、43.6%,较治疗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0.50,P=0.42,P=0.49);生物反馈组治疗前逼尿肌不稳定收缩患儿构成比例为46.7%,3次随访时构成比例分别为38.3%、36.2%、34.5%,较治疗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0.28,P=0.26,P=0.20)。④行为疗法组治疗前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患儿构成比例为60%,3次随访时构成比例分别为25.0%、34.5%、36.3%,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生物反馈组治疗前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患儿构成比例为45.0%,3次随访时构成比例分别为10.3%、19.0%、13.8%,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1)。⑤治疗结束时疗效比较,行为疗法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包括治愈和改善)分别为36.7%和51.7%;生物反馈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和91.6%。两组治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物反馈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行为疗法组(p<0.01)。治疗结束3个月时疗效比较,行为疗法组治愈率、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32.7%、50.9%、10.9%;生物反馈组治愈率、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62.1%、88%、5.2%。生物反馈组治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行为疗法组(P<0.05,P<0.01),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治疗结束6个月时疗效比较,行为疗法组治愈率、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28.3%、43.4%、28.3%;生物反馈组治愈率、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60.3%、82.7%、8.3%。生物反馈组治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行为疗法组(P<0.01,P<0.01),行为疗法组复发率明显高于生物反馈组(P<0.01)。
  结论:儿童PNE是一种多致病因素引发的疾病,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生物反馈训练是治疗儿童PNE的有效方法,尤其在合并有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的患儿。因此,生物反馈训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