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细菌多样性分析
【6h】

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细菌多样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PCR-DGGE分析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细菌多样性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T-A克隆测序确定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细菌种属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物理方法干预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PCR-DGGE分析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细菌多样性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表面生物膜(Biofilm,BF)细菌群落多样性。
  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经治的40名患儿49根ETT为研究对象,依靠16S rDNAPCR-DGGE技术,通过quantity one软件分析ETT表面BF中细菌群落多样性。
  结果:A组标本条带丰富度在11-24不等,B组标本条带丰富度在7-18,C组条带丰富度在5-11,D组条带丰富度在2-22。A组7名患儿在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16根导管,其中6名患儿ETT留置时间越长,香农威纳指数越小。6名患有不同基础疾病患儿的ETT标本,香农威纳指数各不相同。
  结论:ETT表面BF中细菌群落具有多样性,优势菌的出现可能促进了生物膜的形成。
  第二部分、T-A克隆测序确定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细菌种属
  目的:了解ETT-BF中细菌种类分布及常见优势菌。
  方法:T-A克隆、测序。
  结果:回收40条优势条带克隆测序,克雷伯菌属存在于所有标本中,75.5%有链球菌属,71.4%有假单胞菌属,93.9%的标本中存在无法培养的细菌。27名患儿有临床痰培养报告,其中14例肺炎克雷伯菌,9例正常菌群、2例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阴性结果各1例,
  结论:16S rDNA PCR-DGGE技术相比传统培养法更能全面反映ETT表面细菌群落组成,以传统培养法结果作为临床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金标准”具有片面性;克雷伯菌属、链球菌属及假单胞菌属是ETT表面BF中常见菌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