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麻疹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研究分析
【6h】

儿童麻疹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研究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研究背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影像检查设备

1.4 影像学检查方法

1.5 影像分析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麻疹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2.2 麻疹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

2.3 麻疹肺炎的胸部X线影像学表现

2.4 麻疹肺炎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特点

3.2 临床特点

3.3 麻疹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分析

参考文献

附图

全文小结

文献综述 儿童麻疹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麻疹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麻疹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能力及麻疹肺炎的并发症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早期识别能力。
   方法:
   随机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住院确诊麻疹肺炎患者237例,根据其临床表现轻重分为重症组、普通组,分别对其临床特点及胸部X线片、胸部CT的表现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统计软件使用SPSS17.0。
   结果:
   1.一般资料:237例患者中,男165例,女72例,男∶女=2.29∶1;其中重症组25例,普通组212例;197例行胸部X线检查(重症组25例,普通组172例),79例行胸部CT检查(重症组21例,普通组58例)。
   2.麻疹肺炎的临床特征:①本组患者年龄2月~11岁,平均15月,<5岁227例(95.78%),<8月占95例(40.08%)。②春季、夏季发病者分别占本组病例的36.71%、30.38%,其中4~7月为麻疹肺炎发病高峰,其发病人数构成比分别为13.92%、17.29%、13.08%、10.97%。③发热症状突出,发热者235例(92.41%),体温高于39℃者219例(93.19%),热程4~49天,平均9.45天。④皮疹、结膜炎充血症状明显,出现皮疹患者230例(97.04%)、结膜炎充血184例(77.64%)。⑤并发症多,累及各个系统:喉炎88例、腹泻病81例、中毒性心肌炎41例、中毒性肝炎5例、中毒性脑病4例、肺结核8例、真菌性肺炎3例、间质性肾炎1例。⑥重症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3例、肺纤维化1例。
   3.胸部X线片:重症组间质性改变22例(88%),合并斑片影18例(72%)、肺实变5例(20%),严重者出现气胸2例、纵隔气肿4例;普通组间质性改变132例(76.64%),合并斑片影39例(22.67%)、肺实变3例(1.74%)。其中斑片影具有双肺广泛分布、小灶性的特点。斑片影、实变影发生的比例普通型较重症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2、18.67, P<0.05)。
   4.胸部CT表现:重症组21例(100%)患者胸部CT示双肺间质均匀性增厚;片絮影16例(76.19%),两侧肺叶均受累11例(68.75%,11/16),累及肺叶数≥3占75%(12/16),有多病灶性、病变范围广、双肺分布的特点;肺实变11例(52.38%),受累肺叶数≥3者占90.91%(10/11)。重症组片絮影、实变影累及肺叶数≥3比例较普通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8、9.85,P<0.05)。
   5.小气道病变:重症组16例(76.19%)患者出现小气道改变。重症组小气道改变比例高于普通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58,P>0.05)。随访过程中,重症组4例小气道改变加重,普通组均有所吸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49,P<0.05)。
   结论:
   1.麻疹肺炎好发于<5岁的儿童,4~7月为发病高峰。临床上发热症状突出,热峰高,热程长:皮疹、眼结膜炎明显;重症患者易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远期肺部并发症。
   2.麻疹肺炎胸部X线片以肺间质改变多见,少数合并双肺多灶性斑片影和肺段实变。
   3.重症麻疹肺炎胸部CT上表现为双肺间质均匀性增厚并伴有实质病变,肺实质病变具有双肺广泛分布、多灶性的特点;重症组肺实质病变较普通组病变更多、累及范围更广。
   4.麻疹肺炎易发生小气道病变,特别是重症型出现小气道病变时,应加强胸部CT随访并结合临床警惕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