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伤椎斜行置钉治疗外伤性腰椎压缩骨折的可行性研究
【6h】

伤椎斜行置钉治疗外伤性腰椎压缩骨折的可行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测量方法

1.3 主要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1.5 结果

2.手术方法

2.1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过程

2.2 后路切开伤椎内固定手术过程

2.3 临床病例

3.讨论

3.1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生物力学

3.2 相关并发症

3.3 伤椎斜行置钉的探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进展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撰写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腰椎椎弓根解剖学测量,探讨伤椎斜行置钉的可行性。
  方法:
  调阅2011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52例患者的腰椎CT资料,通过相应纳入指标,筛选26例患者共100个椎弓根三维重建数据,测量在标准进钉点(以椎弓根中点为标准进钉点)进钉突破椎弓根后缘时对应矢状面所成最大夹角及进钉点上下移动后对应矢状面所成最大夹角。
  结果:
  ①以椎弓根中点为进钉点时上下矢状面最大夹角:L1为±18.2°±2.0°,L2为±15.2°±2.9°,L3为±14.1°±2.9°,L4为±15.1°±3.6°,L5为±17.4°±3.3°,②进钉点上移:L1为5.2±0.6mm,L2为4.2±0.6mm,L3为4.2±0.5mm,L4为3.9±0.8mm,L5为4.0±0.8mm时,相应矢状面最大夹角:L1为33.3°±3.2°,L2为28.4°±4.8°,L3为26.6°±4.8°,L4为28.2°±5.9°,L5为31.9°±5.3°;③进钉点下移:L1为5.2±0.6mm,L2为4.2±0.6mm,L3为4.2±0.5mm°,L4为3.9±0.8mm,L5为4.0±0.8mm时,相应矢状面最大夹角:L1为-33.3°±3.2°,L2为-28.4°±4.8°,L3为-26.6°±4.8°,L4为-28.2°±5.9°,L5为-31.9°±5.3°。
  结论:
  通过测量数据分析得出调整进钉点及矢状面头尾倾角可达到斜行置钉的目的,为伤椎置钉提供解剖学依据,用于治疗外伤性腰椎压缩骨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