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6h】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前言

1 步骤和方法

1.1 流程图

1.1.1 病例筛选流程

1.1.2 实验研究路线图

1.2 对象

1.2.1 病例组

1.2.2 对照组

1.3 传统脑血管危险因素评估

1.4 颈动脉超声检查

1.4.1 检查仪器及部位

1.4.2 检查方法

1.5 缺血性脑卒中分型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危险因素分析

2.1.1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特征

2.1.2 脑梗死组、对照组相关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2 卒中亚型间危险因素分析

2.3 CIMT厚度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5 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相对于白种人来讲,亚洲地区人群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几率较颅外动脉高。同时由于两侧颈动脉存在解剖差异,因此推测左右两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不同人群的脑卒中及其卒中亚型的相关性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a-media thickness,CIMT)与卒中类型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中国重庆地区人群缺血性卒中的特点。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1.11-2012.10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的年龄>45岁,病因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为病例组。选择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因其他原因(除外血管原因)住院的患者纳为对照组。根据牛津社区卒中项目制定的脑卒中分型标准,将病例组分为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通过对两侧CIMT、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血脂、HsCRP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明确CIMT与脑卒中及其亚型的相关性。将CIMT分为增厚组和CIMT正常组,进一步比较两组间影响因素的差异性。
  结果:本研究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双侧CIMT、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HDL、TG、HsCRP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CIMT(OR6.104,P=0.001),高血压(OR2.122,P<0.001)与脑卒中相关。在ACI和POCI两亚组的比较中,仅LDL存在统计学差异,双侧CIMT及其他相关因素均无差异。对于CIMT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年龄和性别是CIMT的影响因素。
  结论:本研究发现LCIMT与脑卒中相关性较其他危险因素高,但CIMT与前循环梗死(Anterior circulationinfarcts,ACI)和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s, POCI)两个亚型不相关。LDL与ACI的相关性可能较POCI更为密切。同时,年龄和性别是CIMT的重要影响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