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5-氟尿嘧啶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
【6h】

5-氟尿嘧啶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材料

1.1主要试剂和仪器

1.2实验动物

2方法

2.1实验动物及分组

2.2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建立

2.3组织形态学变化的观察

2.4ELISA定量检测

2.5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

2.6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瘢痕形态肉眼观察

3.2 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

3.3 RT-PCR与ELISA检测结果

4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增生性瘢痕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模型,观察5-氟尿嘧啶(5-FU)作用兔耳瘢痕组织后的影响,探讨5-氟尿嘧啶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2只,建立兔耳皮肤外伤性早期增生模型,12只兔子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对应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组(空白组)、局部涂抹5-FU软膏组、局部注射5-FU组。每组4只,60d后采用空气栓塞法随机处死兔子,切取兔耳创面组织并送检,对标本进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内胶原的改变。采用RT-PCR及ELISA检测细胞因子TGF-β、PDGF、bFGF和INF-γ的表达。
  结果:1.染色结果表明,局部注射5-FU组较注射生理盐水组和局部涂抹组真皮层变薄,成纤维细胞增生不明显,胶原纤维数量较少,胶原纤维排列规则,未出现无胶原结节或胶原结节不明显。2.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显示局部注射5-FU组和5-FU软膏外用组 TGF-β、PDGF、bFGF、INF-γ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局部注射和涂抹组相比,局部注射组对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更好的抑制效果。
  结论:5-氟尿嘧啶对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及 TGF-β、PDGF、bFGF、INF-γmRNA有抑制作用,且局部注射5-氟尿嘧啶的作用比局部涂抹更为有效,其作用机制有待更多的临床实验来证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