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右旋美托咪啶复合PCIA在腭咽成形术后带管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6h】

右旋美托咪啶复合PCIA在腭咽成形术后带管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病例分组

1.3药品与仪器

1.4麻醉方法

1.5观察指标

1.6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血流动力学比较

2.3 Ramsay评分比较

2.4 Vas评分比较

2.5 D2、D3组患者PCIA有效按压次数比较

2.6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7各组气管导管耐受情况

3 讨论

3.1 OSA患者围术期的风险分析

3.2右美托咪啶镇痛镇静作用机制

3.3镇痛方式的选择

3.4右美托咪啶辅以PCI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右旋美托咪啶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复合PCIA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行腭咽成形术后带管中的镇痛镇静效果
  方法:80例腭咽成形术后带管患者,ASA分级 I-III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D1组于手术结束前15分钟停止泵注丙泊酚,改为泵注右旋美托咪啶0.4ug/(kg.h),直至拔出气管导管;D2组于手术结束后安置PCIA(曲马多、氟比洛芬酯)。D3组右旋美托咪啶辅以PCIA(曲马多、氟比洛芬酯);D4组泵注等量的生理盐并根据疼痛情况单次给予镇痛药物。记录4组患者可唤醒时间;术毕至出PACU时间;记录手术结束前15分钟(T1)、手术结束时(T2)、可唤醒患者时(T3)、出恢复室时(T4)、回病房后1h(T5)、拔管前1h(T6)、拔管后(T7)共7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记录T3-T7各时间点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记录T3-T7各时间点镇痛评分(VAS评分);记录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毕至拔出气管导管期间的高血压、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窦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后舒适满意度。
  结果:
  1.4组患者年龄、BMI指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可唤醒时间,术毕至出PA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与T2比较,T3-T7时D4组MAP、HR均明显升高(P<0.05)。D1、D2、D3组在T3-T7各时间点MBP、HR均低于D4组(P<0.05);D2组在T3-T7各时间点MBP、HR均高于D1、D3组(P<0.05)。
  3.Ramsay评分: D1、D2、D3组 T3-T7各时间段呛咳躁动明显低于D4组(P<0.05);D3组 T3-T7各时间段呛咳躁动低于D1、D2组(P<0.05);D1、D2组无明显差异(P>0.05)。
  4.VAS评分:D3组优于D1、D2、D4组(P<0.05);D1、D2组优于D4组(P<0.05);D1、D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5.D3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小于D2组(P<0.05)。
  6.D1、D2、D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D4组(P<0.05)。
  7.D3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D1、D2、D4组(P<0.05)。
  结论:以0.4ug/(kg.h)泵注右旋美托咪啶辅以曲马多和氟比洛芬酯配置的PCIA可以进一步减少腭咽成形术后带管患者的疼痛,增加患者对术后带管的耐受程度,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使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且不增加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等并发症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