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椎间孔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疗效分析
【6h】

经椎间孔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 PEEK腰椎椎间融合器

1.3手术方法

1.4术后处理

1.5观察指标

1.6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患者一般资料

2.2单变量分析影响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

2.3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

2.4下沉组与未下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3.1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3.2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术后融合器下沉

3.3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

文献综述: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下沉的研究进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与讨论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滑脱症术后融合器下沉(Cage subsidence)的临床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为预防术后融合器下沉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 PEEK(Polyetheretherketone)椎间融合器行 TLIF手术的患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病例筛选。根据患者术后结局情况(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在随访期间丢失阈值)将患者分为融合器下沉组(≥2mm)与未下沉组(<2mm)。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与手术相关的情况;分析术前、术后随访各时间点影像学资料,通过影像学数据测量软件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节段性前凸角;采用功能障碍评分标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纳入患者107例,随访(12~47)月。其中,下沉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61±13.82)岁,平均随访(26.33±7.66)月;未下沉组71例,男28例,女43例,平均年龄(53.80±14.94)岁,平均随访(23.82±8.95)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病程、随访时间等基本资料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单变量危险因素分析显示L4/5手术节段、术前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节段曲度为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节段椎间隙高度(OR=2.209,95%CI=1.39~3.509)、术后节段椎间隙高度(OR=1.915,95%CI=1.252~2.929)、矫正节段椎间隙高度(OR=1.805,95%CI=1.133~2.876)为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及术后随访各时间点下沉组与未下沉组VAS评分及ODI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滑脱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2、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术后融合器下沉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认为L4/5手术节段、术前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节段椎间隙高度、矫正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节段曲度是其重要危险因素,而术前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节段椎间隙高度是相对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椎间隙过度撑开会增加融合器下沉风险。
  3、融合器下沉为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然而融合器下沉并未影响术后临床疗效的改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