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崎病合并冠脉瘤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6h】

川崎病合并冠脉瘤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纳入标准:

1.3研究方法: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患儿一般情况

2.2冠脉瘤的分布情况

2.3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情况

2.4随访

2.5其他心脏彩超改变

2.6抗凝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3.1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病机制

3.2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3.3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及转归

3.4川崎病合并巨大冠脉瘤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

3.5川崎病合并冠脉瘤的长期随访及预后

全文总结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对川崎病合并巨大冠脉瘤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及冠脉瘤的远期转归的探讨。
  方法:本文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超声心动图诊断 KD合并冠脉瘤的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最终符合纳入49例。分为小型冠脉瘤组、中型冠脉瘤组及巨大冠脉瘤组3组。巨大冠脉瘤组患儿给予华法林+阿司匹林的治疗,同时给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组随访并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2.5之间。3组患儿均于出院后2周、1月、3月、6月及1年随访心脏彩超、心电图,观察冠脉瘤、血栓转归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1.49例冠脉瘤,冠脉瘤最常累及左侧冠脉主干(LM)38支(77.6%)、右侧冠脉(RCA)36支(73.5%)、左侧冠脉前降支(LAD)32支(65.3%),其次 LCX累及13支(26.5%)。2.小型冠脉瘤组冠脉瘤完全回缩(100%),中型冠脉瘤组冠脉瘤回缩率88.9%。巨大冠脉瘤组在给予华法林+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发生回缩占40%,4例巨大冠脉瘤无变化;2例出现冠脉瘤增大,而其中1例有冠脉狭窄。小中冠脉瘤较巨大冠脉瘤更易回缩。巨大冠脉瘤组未出现心血管事件。3.小型冠脉瘤血栓形成有3例(14.3%)。中型冠脉瘤组9例冠脉内血栓形成(50%),而巨大冠脉瘤组10例(100%)患儿均有血栓形成,小型冠脉瘤、中型冠脉瘤与巨大冠脉瘤比较 P<0.05,在血栓形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冠脉瘤内径越大更易形成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好发于左冠脉,更易出现在左前降支。3组总31支冠状动脉形成血栓,在冠脉内径>4mm和4≤r<5时各有3例形成血栓,冠脉直径≥5mm有25例形成血栓,提示冠脉瘤直径≥5mm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4.中小冠脉瘤组总计11例(100%)血栓均消失。巨大冠脉瘤组10例(100%)血栓形成,4例(40%)血栓减小,5例(50%)血栓消失,1例(10%)出现血栓增大。随访期间6例患儿出现新增血栓。从两组血栓转归比较,同样给予抗凝治疗,巨大冠脉瘤血栓难消失。5.巨大冠脉瘤组中使用华法林抗凝期间有4例发生了少量鼻出血、磕碰后瘀斑,1例患儿外伤后严重出血。
  结论:1.巨大冠脉瘤预后差,可发生冠脉瘤进一步扩大、血栓形成、冠脉狭窄及心功能降低。2.冠状动脉瘤内径越大出现血栓的风险越高,冠脉瘤内径≥5mm可能是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3.对于巨大冠脉瘤应用华法林抗凝,在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预后尚未得出结论,但华法林增加出血风险,需谨慎使用,应长期随访华法林不良反应及心脏彩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