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商业模式与文学结合的成功典型——论郭敬明的文学运作模式
【6h】

现代商业模式与文学结合的成功典型——论郭敬明的文学运作模式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意义

1.3研究现状

2“模式”概念的提出

2.1“模式”的概念

2.2“模式”构建的要素

2.2.1组织者:文学畅销书的生产机制

2.2.2大众传媒:商业“炒作”

2.2.3受众:符号消费

2.2.4作者:自我展示与商业策划

2.3“模式”构建的内部关系及运作过程

3“郭敬明模式”的构建

3.1“郭敬明模式”的构建:郭敬明的被制造

3.1.1商业资本

3.1.2现代大众传媒

3.1.3受众

3.2“郭敬明模式”的形成:郭敬明的主动制造

3.2.1“梦境”的符号建构

3.2.2“群落”的建构

3.2.3完整的文学产业链

4“模式”构建的影响

4.1“新意识形态”的建构

4.2文学“审美性”的遮蔽

4.3作者、读者“主体性”的滑落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作为“8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郭敬明及其作品在畅销之外也愈来愈引人注目。经过十几年时间,郭敬明由最初的“少年作家”发展为如今集各种身份于一体的“文化商人”,期间经历了由被制造到主动制造的复杂过程。除去郭敬明文学作品的意义缺失等问题不谈,郭敬明将自己的作品与现代商业模式成功结合,这一现象颇有值得研究之处。本文试图将消费文化背景下“文学与商业”的关系作为基本立场,以郭敬明的文学运作模式作为切入口,探讨当代文学未来走向的一种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为下述五章。
  第一章,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交代了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在消费文化语境下,考察“郭敬明模式”构建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第二章,提出“模式”的概念。在这一章,对“模式”的概念、构建要素、内部关系及运作过程进行具体阐述。“模式”的本质就是一种符号操作,由组织者、大众传媒、作家和受众共同作用。
  第三章,“郭敬明模式”的构建。在商业资本、现代大众传媒、图书消费者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前期的郭敬明“被制造”出来;而后期的郭敬明发现自己与市场的契合点,开始从“梦境”的符号建构、“群落”的构建、完整的文学产业链三方面主动制造“郭敬明品牌”。
  第四章,“模式”构建的影响。“郭敬明模式”的成功构建,不可避免带来了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新意识形态”的建构、文学“审美性”的遮蔽以及作者、读者“主体性”的滑落,都在拷问着“模式”的价值、意义。
  第五章,结语。郭敬明及其最世团队的作品价值尚有巨大争议,如果郭敬明不能在文学与商业之间找寻一个最佳平衡点,那么他的“成功”只是暂时的。“郭敬明模式”本身是特定的消费文化时代的特殊产物,也是历史性的。消费文化中的特殊文学事件并不是这个时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唯一形式,更多的有丰富意义的文学形式在不断酝酿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