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马识途小说的历史书写
【6h】

论马识途小说的历史书写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国内研究现状

1.2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3研究思路及方法

2 “文革”前马识途小说的历史书写

2.1“文革”前马识途的革命历史题材

2.2 革命历史的宏大叙事

2.3革命经验的自我叙事

2.3.1革命中的日常因素

2.3.2革命中的人情

2.3.3 革命中的母性之苦

3 “文革”后马识途小说的历史书写

3.1历史图景的复杂化

3.1.1巴蜀世界的野史

3.1.2普通人的“小历史”

3.1.3革命历史的再叙事

3.2历史书写中的人性观照

3.2.1 政治话语的突围

3.2.2人生的苦难意识

3.2.3 人生困境的忧患意识

3.3历史的边缘的叙事

3.3.1从宏大叙事到民间叙事

3.2.2叙事视角的转变

3.3.3 由激情言说到冷漠旁观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马识途的小说为研究对象.论文从历史书写的角度分析马识途小说中的历史内容、历史意识以及描述历史的方式。文革前,马识途运用宏大叙事来书写革命历史,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来诠释历史,歌颂无产阶级斗争和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与此同时,马识途作为革命历史的亲历者,他以“过来人”对川渝地下党的革命历史进行了激情叙事和自我叙事。文革中,马识途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他的创作被迫停止。新时期,马识途开始突破王者视野,运用个人视野去书写被“正史”遗忘的稗官野史;努力摆脱政治话语,对历史进行人性反思,书写历史中的个体体验和情感经验。此外,马识途注重书写普通人的“小历史”,通过民间叙事表达对人生活困境深深地忧患。
  论文共分为二章。在详细分析马识途的小说文本之后,根据马识途历史书写呈现出的前后两种不同特点,本文将从文革前和文革后两个时期来梳理、概括、分析马识途小说中的历史书写特点以及出现这种前后转变的原因。第一章,介绍文革前马识途书写革命历史的缘由和内容;从宏观上分析马识途书写地下党革命历史中的宏大叙事特点,革命是具有普遍性的大写历史,简单地运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来分析历史问题,缺乏个人反思,塑造集体主义英雄形象;从微观上分析马识途自我叙事中夹杂的日常因素,作为亲历者书写革命中的母性之苦以及革命生活中的个人情感记忆。第二章,简介文革后马识途文艺观的变化和历史意识的转变;诠释马识途小说中描述的历史画卷复杂化的现象以及缘由,从革命历史的再叙事到普通人的“小历史”以巴蜀民间的野史趣谈;马识途小说中的历史意识由革命的激情高歌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转变为对人世沧桑、人生悲苦以及生活困境的感怀,企图运用理性对历史进行个人反思和渗透;马识途的历史书写也渐渐的走向边缘化叙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