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太史公的“崇儒”与“爱奇”之变
【6h】

论太史公的“崇儒”与“爱奇”之变

代理获取

目录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相关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

2“崇儒”之著述准则

2.1.1时代之背景

2.1.2所受之教育

2.1.3司马谈临终遗命

2.2.1推崇孔子

2.2.2对儒家价值观“仁”的认同

3“爱奇”之著述准则

3.1.1独特的个性气质

3.1.2李陵之祸的影响

3.2“爱奇”准则在文本中的表现

3.2.1“爱奇”一说之概述

3.2.2司马迁之“爱奇”

4《史记》著述准则的错综之变

4.1“崇儒”为主,“爱奇”为辅——肯定仁政,鞭挞暴政

4.2“爱奇”为主,“崇儒”为辅——崇尚有为,揭露时弊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崇儒”和“爱奇”,是司马迁撰写《史记》所秉执的两个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差异的著述准则。所谓著述准则,是指著述者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它将对著述成果产生统摄、定向的作用,并且从总体上决定著述成果的基本面貌和价值取向。《史记》的著述初衷与其最终成果并不一致,毋宁说,存在明显的悖离。这正是《史记》的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也是它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司马迁著《史记》的基本的初始准则是:崇儒。但是,《史记》并没有自始至终贯彻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扬雄始以“爱奇”来评论司马迁,并将之置于孔子的对立面。“爱奇”之论,虽持贬义却并非诬罔之辞。比较《史记》著述起点和终点的不同表述,可知司马迁《史记》的著述准则发生了“崇儒”与“爱奇”之变。司马迁的思想信仰和著述准则发生重大改变,“李陵之祸”毫无疑问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并形成一个分水岭。比较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前、后不同的著述心态,也可旁证他的著述准则的改变。
  总之,“崇儒”和“爱奇”,是《史记》全书中并存的两种著述准则,二者之变不是简单的替代或切换,而是此消彼长的错综之变。基本趋势,是从著述前期的“崇儒”为主、“爱奇”为辅,转向著述后期的“爱奇”为主、“崇儒”为辅。《史记》全书是在改变“崇儒”为主,而以“爱奇”为主的准则下完成的。深入分析“崇儒”和“爱奇”这两个著述准则,并着重考察二者之“变”,是解读《史记》的一把钥匙。
  本文第一章作为绪论,主要对本文研究的意义及方法进行概述。第二章、第三章分别以“崇儒”、“爱奇”探讨《史记》文本中这两种著述准则。其中第二章,第一节,主要介绍“崇儒”著述准则之由来。分别从司马迁所处之时代背景、所受之教育、所领受其父司马迁的临终遗命等予以展开。第二节,主要探讨这一著述准则在《史记》文本中的体现。分别从司马迁对孔子的推崇和肯定儒家价值观的“仁”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三章,第一节,主要探讨“爱奇”著述准则之由来。分别从独特的个性气质、李陵之祸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展开。第二节,主要探讨这一著述准则在文本中的体现。主要从“爱奇”说概述、司马迁之“爱奇”等两个方面来予以论述。第四章,主要探讨“崇儒”与“爱奇”这两种著述准则在史记中的并存及其此消彼长的错综之变。第一节“崇儒”为主,“爱奇”为辅,主要探讨司马迁对“仁政”的呼唤。第二节,“爱奇”为主,“崇儒”为辅,主要探讨司马迁如何肯定积极进取等有为精神,如何批判社会时弊。结语对全文作了归纳与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