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分享经济下旅游者幸福感研究
【6h】

分享经济下旅游者幸福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技术线路

1.2.4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分享经济文献综述

2.1.1 分享经济定义和内涵

2.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3 产生分享经济的背景因素

2.2 旅游者幸福感

2.2.1 旅游者幸福感概念

2.2.2 旅游者幸福感属主观幸福感

2.2.3 旅游者幸福感研究述评

2.3 积极心理学理论

2.3.1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3.2 积极情绪与主观幸福感

2.3.3 积极心理学与旅游幸福感

3 旅游分享经济与旅游者幸福感

3.1 旅游分享经济

3.1.1 旅游分享经济概念和内涵

3.1.2 旅游分享经济的前世今生

3.2 旅游分享中的积极情绪与主观幸福感

3.3 旅游体验与主观幸福感

4 研究设计与分析

4.1 研究设计和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1.3 问卷设计

4.2 调查问卷部分研究分析

4.2.1 样本描述性分析

4.2.2 信度分析

4.2.3 基本描述统计量

4.2.4 回归分析

4.2.5 独立样本T检验

4.3 结构访谈文本分析

4.3.1 样本描述性分析

4.3.2 资料收集与整理——质性编码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旅游分享经济能够使旅游者获得幸福感

5.1.2 旅游体验、社会交往、安全感构成了旅游者幸福感的三个要素

5.2 建议与展望

5.2.1 利用积极心理学完善和解决旅游分享经济中的安全问题

5.2.2 围绕以“人”为本的整个旅游产业链的整合与提升

5.2.3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旅游、绿色出行

5.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旅游者幸福感调查问卷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旅游发展到现阶段,已经进入到了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的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一种追求;寻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也是实现幸福的一种途径。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休闲度假意愿的加强,旅游需求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但在这过程中,旅游中的矛盾不断显现出来。旅游过程中的欺客宰客现象、现有服务跟不上旅行方式的变化、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等等,导致旅游体验性不强、满意度不高,旅游者幸福感得不到实现。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一种大众参与、大众分享的交易模式。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合理地配置了资源,能够有效解决供需双方的矛盾。旅游的强关联性和渗透性,使得分享经济与旅游有着必然的联系。旅游分享经济通过资源的配置,能够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增强旅游体验性、提高旅游者满意度、最终实现旅游者幸福感。
  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进行了分享经济下旅游者幸福感的研究。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科,在于研究人性中的美德和性格力量,来治愈人类的心理疾病和社会问题,其主要研究领域即主观幸福感。旅游者幸福感是旅游者的主观意识、个人评判标准,属于主观幸福感。因此,采用积极心理学角度对旅游分享经济进行研究,阐释分享经济与旅游者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得到旅游者幸福感的组成要素。
  本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利用Diener的幸福感理论和量表测量,对拼途网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证明了分享经济与旅游者幸福感存在相关性。再使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途家网、PP租车、丸子地球、拼途网等旅游分享经济用户进行了结构性访谈,通过质性编码总结出旅游分享经济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得出旅游分享经济的旅游方式会增加旅游者的幸福感;社会交往、旅游体验和安全感是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其中旅游体验在于对非标准化服务的追求;社会交往更多的关于个人成长和情感交流;安全感缺失会对旅游幸福感造成负性情绪。因此,采取积极心理学的善性引导和道德标准,实现对安全感缺失的弥补,从而更好地提高旅游者幸福感,让旅游分享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