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峡库区井泉滑坡形成与破坏机制研究
【6h】

三峡库区井泉滑坡形成与破坏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堆积体的成因分析

1.2.2 水库库岸老滑坡堆积体的复活机制研究现状

1.2.3 泥石流堆积体的复活机制研究

1.2.4 暴雨对滑坡和泥石流稳定性的影响

1.2.5 滑坡的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井泉滑坡的区域概况

2.1 滑坡的概况

2.1.1 自然地理环境

2.1.2 滑坡的边界条件

2.1.3 滑坡的空间形态

2.1.4 气象水文条件

2.2 滑坡区域地质条件概况

2.2.1 地质构造

2.2.2 地层岩性

2.2.3 水文地质条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井泉滑坡形成机制研究

3.1 滑坡堆积体的空间结构特征

3.1.1 研究的孔位的布置情况

3.1.2 物质空间组成

3.1.3 物质成分组成

3.1.4 滑坡体区域的基岩面的空间形态

3.1.5 井泉滑坡的现状

3.1.5 泥石流堆积体的证据

3.2 井泉滑坡形成机制

3.2.1 侵蚀阶地和陡崖形成阶段

3.2.2 松散崩积物形成阶段

3.2.3 坡面泥石流发育阶段

3.2.4 老滑坡形成阶段

3.2.5 老滑坡复活阶段

3.3 井泉滑坡目前变形的特征

3.3.1 滑坡的强变形区(Ⅰ区)

3.3.3 滑坡的中等变形区(Ⅱ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滑坡的稳定性研究

4.1 滑坡稳定性分析

4.1.1 传递系数法的基本原理

4.1.2 计算工况的选取

4.1.3 计算剖面的选取

4.1.4 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

4.1.5 荷载组合的确定

4.1.6 计算剖面的滑坡推力的计算

4.1.7 传递系数法计算的结果分析

4.2 坡体c、φ对稳定性的敏感分析

4.2.1 Ⅰ区c、φ对稳定性的敏感分析

4.2.2 Ⅱ-1区c、φ对稳定性的敏感分析

4.2.3 Ⅱ-2区c、φ对稳定性的敏感分析

4.3 滑坡的防治方案建议

4.3.1 排水工程

4.3.2 抗滑桩治理工程

4.3.3 回填工程

4.3.4 前缘坡脚防冲刷片石砌筑结构

4.3.5 监测工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滑坡是全球性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在中国多山的西部地区也是频繁的发生,特别在三峡库区从修建到试验蓄水到正式竣工蓄水,在每年的周期性的蓄水(10月到次年的4月上旬)和回水(每年6月中旬~9月底),库区岸坡的再造有很强烈的诱发性,每年的库区有多处、大量的松散体滑入,造成岸坡的大量的后退,库区里的泥沙含量增加,库容量受到很大的威胁,严重的影响着三峡库区的正常运行。
  本文根据井泉滑坡,位于澎溪河左岸,属于长江Ⅰ级支流小江的支流。该滑坡前缘高程165m左右,三峡库区175m蓄水会淹没该滑坡体的前缘10m高程的空间,加之库水周期性的变动对滑坡前缘的土体有很强的侵蚀、劣化作用,诱导其可能滑动的可能性。本文很据相关的勘察资料中钻孔数据,运用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相关知识,对井泉滑坡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物质组成和空间形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
  (1)根据该滑坡体的相关的资料,发现其在重度(γ)、降雨量(q)、物质的分选型、沟谷、堆积体的形态和物质中石块的含量都与粘性泥石流堆积体的特征是吻合的,在综合该区域的地质地貌条件,判定其前身可能是泥石流堆积体。
  (2)在泥石流堆积体的基础之上,结合滑坡的破坏形态和变形特征,将井泉滑坡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5个阶段:1)侵蚀阶地和陡崖的形成阶段;2)松散崩塌崩积物形成阶段;3)坡面泥石流发育阶段;4)老滑坡形成过程;5)老滑坡局部复活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形成机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3)结合该滑坡的滑面的折线形态,采用广泛使用的传递系数法,选取其中不同区域的Ⅰ-Ⅰ'、Ⅱ-Ⅱ'和Ⅴ-Ⅴ'对其进行稳定性的验算,研究其稳定性和诱发因素,并对其中的主要的因素加以分析,可以给滑坡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4)采用了固定c或ψ之中的一个,另一个设为变量,分别以步长2kPa、1°,对每个区域进行敏感性的分析,得出了ψ值的变化对滑坡的稳定性的影响更大一些。
  (5)根据整个滑坡形态和可能发生的滑动位置,提出了滑坡治理措施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