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面向山区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就地热再生技术研究
【6h】

面向山区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就地热再生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2 再生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第二章 山区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及预养护

2.1 国省干线公路的定义及特点

2.2 山区国省干线公路早期病害类型及发展机理

2.2.1 病害类型

2.2.2 路面病害发展机理

2.3 山区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式及效果

2.3.1 预防性养护概念

2.3.2 预防性养护分类

2.3.3 山区公路预养护的主要方式及效果

2.4 山区国省干线公路就地热再生预养护方案的提出

2.4.1 HIR技术及优势

2.4.2 HIR技术山区公路适用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区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HIR技术施工工艺及原理

3.1 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工艺

3.1.1 施工工艺总流程

3.1.2 现场再生施工工艺

3.2 就地热再生技术原理研究

3.2.1 沥青老化及再生机理分析

3.2.2 集料再生机理分析

3.2.3 就地热再生原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区国省干线公路HIR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4.1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原理

4.2 旧沥青混合料性能检测与分析

4.2.1 旧沥青混合料级配分析

4.1.2 原混合料沥青性能检测分析

4.3 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3.1 再生剂的选择和用量确定

4.3.2 矿料级配的确定

4.3.3 新沥青选择和最佳用量确定

4.4 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区国省干线公路HIR技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关键

5.1 关键技术指标的分析与选择

5.2 温度的控制

5.2.1 再生施工现场影响温度的因素分析

5.2.2 加热机作业模式对温度的控制分析

5.2.3 其它工艺环节温度控制分析

5.3 热铣刨工艺的控制

5.3.1 铣刨厚度

5.3.2 再生剂添加计量控制

5.4 复拌工艺的控制

5.4.1 新料的添加量控制

5.4.2 新旧料热态拌合均匀性及出料控制

5.5 摊铺碾压控制

5.5.1 摊铺机控制

5.5.2 碾压控制

5.6 再生路面的接缝施工及要点

5.6.1 一般路面接缝处理

5.6.2 特殊情况(桥面)接缝处理

5.6.3 完工时接缝处理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山区国省干线公路HIR预养护的实施效果评价

6.1 再生路面室外性能检测与分析

6.1.1 路面平整度的检测分析

6.1.2 渗水系数的检测分析

6.1.3 抗滑性能的检测分析

6.2 再生路面室内检测与分析

6.3 就地热再生后路面综合性能评价

6.3.1 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模型

6.3.2 再生路面综合性能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研究结论

2 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山区国省干线公路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公路路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却日渐下降,因此,它的养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公路建设者的普遍关注。当前,我国山区公路养护的现状是规模越来越大,而资金却极度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减少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并尽可能延缓这些早期病害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的使用时限以降低养护费用的目的。因此,山区公路沥青路面在选择预防性养护方式时,应跟据该类路面所处的气候环境、交通量、设计参数等因素,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就地热再生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预养护技术,符合山区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本文提出了针对山区国省干线公路的就地热再生预养护研究。
  本文首先探讨了山区国省干线公路早期典型病害及发展机理,然后在就地热再生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山区公路独特的地形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对适合山区国省干线公路应用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条件、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了总结,进而研究了山区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并指出,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现场再生施工质量是影响再生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时,根据山区公路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工艺,提出了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全过程温度、铣刨厚度等,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后,本文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分析路面综合性能评价模型,对再生路面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于山区公路时,具有较好的技术性能及经济效果。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机组占用的工作面积小,施工作业时间短,对道路的交通影响小。可见,该技术对山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积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