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车路耦合安全行驶机理的山区农村客运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6h】

基于车路耦合安全行驶机理的山区农村客运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主要内容

1.6 研究技术路线

1.7 小结

第二章 山区农村公路客运事故特性分析研究

2.1 山区农村公路客运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2.1.1 公路因素

2.1.2 车辆因素

2.1.3 驾驶员因素

2.1.4 其他客运因素

2.2 山区农村公路客运事故特征分析

2.2.1 事故形态分布特征

2.2.2 事故车型分布特征

2.2.3 事故路段分布特征

2.2.4 事故肇事原因分布

2.2.5 事故伤亡程度分布

2.3 小结

第三章 山区农村公路客运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3.1 山区农村客运车辆与道路耦合机理研究

3.1.1 长下坡路段

3.1.2 弯道路段

3.2 山区农村下坡路段客运车辆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3.2.1 下坡路段制动行驶能量转化分析

3.2.2 下坡路段制动行驶温升模型

3.2.3 下坡路段制动行驶安全评价模型

3.3 山区农村弯道路段客运车辆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3.3.1 车辆侧翻安全评价

3.3.2 车辆侧滑安全评价

3.4 小结

第四章 山区农村公路客运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4.1 下坡路段通行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4.1.1 最大纵坡坡长

4.1.2 实例分析

4.1.3 车辆通行条件

4.1.4 与规范进行比较

4.2 弯道路段通行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4.2.1 弯道半径

4.2.2 实例分析

4.2.3 与规范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4.2.4 车辆通行条件

4.3 安全保障设施设置研究

4.3.1 安保设施设置原则

4.3.2 典型路段安保设施设置

4.3.3 案例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山区农村公路客运车辆安全保障政策

5.1 山区农村公路客运扶持政策

5.1.1 调整乡镇场站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分额

5.1.2 落实客运企业运营补贴

5.1.3 拓展客运专项发展资金筹措渠道

5.2 山区农村公路客运运营管理保障政策

5.2.1 建立客运车辆准入机制

5.2.2 提高客运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5.2.3 加强客运相关人员管理意识

5.3 构建客运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农村公路连接着县、乡以及行政村,是解决“三农问题”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的设施。十六大、部委分别提出“建设新农村”以及“修好农村路”的口号,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也越来越大,2014年投资近800亿,促使农村公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民群众对修建农村公路的热情高,通达深度要求增高(要求通达自然村、聚居点、院落等)。
  山区农村地区,地形复杂崎岖,公路底子薄,经济基础差,虽然部、市两级在逐年提高其公路建设资金补助标准,但资金方面仍旧存在很大缺口,公路条件依然恶劣。公路沿高山低谷而建,弯道多、坡道长、路堤高、道路线形、路面路基质量以及路侧防护设施等得不到及时地改善,公路养护力度不足等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客运车辆方面,山区农村公路客运车辆多为一些主干线上淘汰下来的二手车辆或非法营运车辆,如彭水非法营运车辆占据70%的市场份额,有些车辆在车型、性能等方面并不适宜山区农村公路线性条件,且客运车辆缺乏有力监管。因此,在山区农村路段行驶客运,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其引起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及恶劣的社会影响不可估量。
  本论文通过调研分析,深入了解山区农村公路客运事故发生特性,并以山区农村公路客运车辆及道路客观条件为研究对象,把车辆和道路作为一个相互耦合的整体,从动力学、能量转化等角度剖析客运车辆与山区农村公路之间的安全本构关系,建立基于车路耦合行驶机理的山区农村公路客运安全评价技术和安全保障技术,并基于此,提出相关安全保障政策,保障客运车辆的安全运营。
  山区农村公路客运安全评价技术主要包括下坡路段和弯道路段评价技术两方面,最终确定客运车辆安全行驶温升阈值和速度阈值,从制动器温升、运营速度方面控制和保障山区农村公路客运的安全行驶。山区农村公路客运安全保障技术主要包括客运车辆通行条件和典型路段安保设施设置等方面,其中,客运车辆通行条件主要根据车路耦合行驶机理,以下坡路段制动器不失效和弯道路段既不侧翻也不侧滑为判断依据进行确定,该通行条件主要目的是从源头上控制车辆准入,达到保障山区农村公路客运安全的目的;典型路段安保设施设置主要针对山区农村公路典型路段(高路堤、弯道、支路接入、纵坡)进行考虑,从运营上保障山区农村公路客运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