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研究
【6h】

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平交式涉路工程交通特性及安全影响分析

2.1 涉路工程

2.1.1 涉路工程定义

2.1.2 涉路工程的分类

2.2 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特性分析

2.3 指标合理性对平交式式涉路工程交通安全重要性分析

2.3.1 视距对于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重要性

2.3.2 交叉角度对于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重要性

2.3.3 交叉间距对于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重要性

2.3.4 线形对于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重要性

2.3.5 接入密度对于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重要性

2.4 小结

第三章 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评价指标合理性研究

3.1 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最小安全视距合理取值研究

3.1.1 现有规范对于安全视距相关规定

3.1.2 现有规范视距规定问题分析

3.1.3 基于速度变化规律分析的无控制公路平交口合理视距

3.1.4 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停让控制公路平交口合理视距

3.2 基于SSAM模型和VISSIM仿真的交叉角度合理取值研究

3.2.1 现有规范对于交叉角度相关规定

3.2.2 现有交叉角度规定主要存在问题

3.2.3 基于SSAM模型和VISSIM仿真的最小交叉角度合理取值

3.3 基于设计车速计算的最小交叉间距研究

3.3.1 现有规范对于交叉间距相关规定

3.3.2 现有交叉间距规定主要存在问题

3.3.3 基于设计车速的最小交叉间距

3.4 小结

第四章 平交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4.1 平交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方法分析

4.2 基于安全服务水平的平交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

4.2.1 基于安全服务评价方法原理

4.2.2 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安全服务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4.2.3 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模型

4.2.4 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模型参数标定

4.2.5 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方法数据收集方法

4.2.6 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安全服务水平等级划分

4.3 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现状概述

5.2 安全服务水平评价

5.2.1 交通冲突点计算

5.2.2 交通流影响系数计算

5.2.3 客观影响因素评分

5.2.4 安全服务水平计算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论文不足

6.2.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公路建设是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投资手段,各行各业的建设发展又与公路息息相关,目前各行业关于涉路工程部份的相关规范、规定十分庞杂,公路相关规范缺少内在的统一,缺乏针对涉路工程安全评价的标准。这给路政管理部门对涉路工程的相关监管工作带来不便,同时也为涉路工程留下了安全技术隐患。公路平交口又是交通事故“黑点”,为保证公路行车安全,有必要针对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满足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管理需求。
  本文首先梳理了关于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指标合理性及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对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交通特性及安全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公路平交口合理的几何特性指标取值对于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然后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结合实际调研数据,提出了不同管控方式下的公路平交口最小安全视距,利用SSAM模型和仿真实验分析,修正了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的最小交叉角度取值,同时利用变道跟驰理论补充了低等级公路最小交叉间距指标取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事故原因分析的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方法,并详细对该方法的建模过程进行了阐述;并将该方法运用于平交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实例分析。
  本文从公路涉路工程安全评价管理的实际应用出发,以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交通特性及交通安全影响分析为切入点,以Logit模型、间隙接受理论、视距三角形理论、跟驰变道理论等为理论依据,通过仿真实验、实地数据调研分析为技术手段,对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指标合理性、评价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研究。论文从理论梳理,到实地数据调研,再到仿真实验及模型分析,提出了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最小安全视距、最小交叉角度、接入间距的合理建议取值,基于交通事故原因分析,提出了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模型。希望能对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交通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