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管理者收购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6h】

管理者收购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绪论

1.1论文研究的国有企业体制变迁背景

1.2论文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1.3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新制度经济学综述

2.1科斯和交易成本

2.2科斯以后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2.2.1关于企业的性质

2.2.2关于所有权关系和雇佣关系

2.2.3关于所有权、控制权和融资问题

2.2.4关于雇员的激励

3股份合作制制度分析

3.1股份合作制的特点

3.2股份合作制的经济学分析

3.3股份合作制的过渡性质

4管理者收购内容

4.1什么是管理者收购?

4.2典型管理者收购操作的基本要素

4.3管理者收购的收益来源

4.4管理层购入

4.5 MBO的业绩

5员工持股计划

5.1员工持股计划的概念、特征与理论基础

5.2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

5.3中国的员工持股计划

5.4我国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操作方案

5.5职工持股会

5.6管理者收购和员工持股计划的实际考察

5.6.1企业概况

5.6.2改革内容

5.6.3量化配股权属

5.6.4量化资产办法

5.6.5现金配股办法

5.6.6出资证明书

6管理者收购的评估模型

6.1三种主要的估算模型

6.1.1贴现现金流估价法

6.1.2相对估价法

6.1.3期权估价法(或有要求权估价法)

6.1.4估价方法的实际运用

6.2影响非上市公司评估的因素

6.2.1非上市股票的交易市场

6.2.2非上市股票的市场能力

6.2.3公司和产业分析

6.3非上市公司的评估方法

6.3.1资产价值基础

6.3.2收益法

6.3.3股利法

6.3.4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法

6.4商誉及其评估方法

6.4.1商誉

6.4.2超额

6.5我国评估中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建议

6.5.1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6.5.2解决评估中问题的建议

7管理者收购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应用

7.1 MBO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用的可行性

7.2管理者收购的中国特点

7.3我国管理者收购融资特点

7.4我国管理者收购中法律风险防范

7.4.1树立依法收购的意识

7.4.2依照法定的方式进行

7.5政府在国有企业管理者收购中作用

7.6中国管理者收购面临的问题

7.7管理者收购的案例研究

7.7.1企业概况

7.7.2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7.7.3改制的原则

7.7.4改制内容及实施办法

7.7.5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7.7.6转换机制

7.7.7聚兴公司改制后企业发展概况

8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该论文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国营企业产权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中国中小国营企业改革方式,使之成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为克服股份合作制的固有缺陷,经济学家樊钢先生提出解决要点在于剩余索取权的可转让性,该文作者认为,中国现有资本市场的状况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剩余索取权的转让受取限制,如此现实使外部控制机制对企业约束作用很小,加之中国尚无现代经济所必须的企业家市场,所以作者提出应将发达国家较成熟的产权变革形式——管理者收购和相应的员工持股计划应用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通过所有权和控制权结合提供强劲的企业家激励机制,达到改善企业效率、发展中国经济的目的,作者对企业产权改革实践的考察证明,管理者收购是符合中国现实情况的有效的产权改革形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