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脑电信号的认知动力学系统研究——线性/非线性方法及动态时—频—空分析
【6h】

基于脑电信号的认知动力学系统研究——线性/非线性方法及动态时—频—空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常用符号说明

1绪论

1.1脑与认知功能

1.2 EEG及其在认知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1.2.1 EEG和EP/ERP的关系

1.2.2 EEG在认知功能研究中的重要性

1.2.3基于EEG的脑电分析方法概述

1.3本文的学术意义及实用价值

1.4论文的结构安排

2认知动力学系统及实验设计

2.1认知动力学系统新概念

2.1.1概念提出

2.1.2理论意义

2.1.3实用价值

2.2实验设计

2.2.1正常人的认知功能实验

2.2.2脑血管病人的认知功能实验

3功率谱分析

3.1概述

3.2傅立叶变换

3.3功率谱估计

3.3.1经典功率谱估计

3.3.2现代功率谱估计

3.4滤波预处理

3.5平稳性检测预处理

3.6功率谱的数量化分析

3.7讨论

4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4.1概述

4.1.1非线性动力学中的一些概念

4.1.2脑电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4.2时空滤波器设计

4.2.1时空滤波器原理

4.2.2时域粗滤波

4.2.3空域精滤波

4.2.4临床脑电信号的时空去噪实例

4.2.5 ICA在应用中的一些局限性

4.3平稳性检测

4.4非线性动力学参数刻划

4.4.1相空间重构理论

4.4.2 Lyapunov指数分析

4.4.3分形维数分析

4.4.4近似熵分析

4.5非线性检验

4.6结果分析

4.7讨论

5动态时—频—空分析

5.1概述

5.2基于Gabor变换的动态时—频—空分析

5.2.1 Gabor变换

5.2.2频段功率谱强度

5.2.3频段相对强度率

5.2.4频段相对强度率的分析结果

5.2.5频段相对强度率的时—频—空变异性

5.3基于小波变换的动态时—频—空分析

5.3.1小波变换

5.3.2相对小波强度(能量)

5.3.3小波熵

5.3.4小波熵的分析结果

5.3.5小波(熵)分析的时—频—空变异性

5.4基于小波混沌的动态时—频—空分析

5.4.1小波混沌分析方法

5.4.2小波混沌分析的时—频—空变异性

5.5讨论

6同步分析

6.1概述

6.1.1脑电同步研究的意义及概况

6.1.2研究脑电同步的方法

6.2线性同步方法

6.2.1互相关分析

6.2.2相干性分析

6.2.3互相关同步的分析结果

6.3相同步方法

6.3.1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相同步

6.3.2基于小波变换的相同步

6.3.3两种相同步的关系

6.3.4希尔伯特变换相同步的分析结果

6.4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同步方法

6.4.1非线性互依赖性同步方法

6.4.2同步似然形及同步熵同步方法

6.4.3非线性互依赖性同步的分析结果

6.5互近似熵同步方法

6.5.1互近似熵的定义

6.5.2互近似熵同步的分析结果

6.6讨论

7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近似熵为条件概率的证明

附录B:本文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本文首先提出认知动力学系统(cognitive dynamics system,CDS)新概念,认为对大脑认知功能的研究应基于一种动态的、系统的观点.因为人脑在处理认知任务的时候总是遵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