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6h】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可转换债券是同时具有债券性质和股票性质的金融工具,债券投资人有权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公司股票,若投资人没有行使转股权利,则公司需要在债券到期时支付利息和本金。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经过160年的发展和数次大的创新,现在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相当成熟和普遍的投融资工具。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起步较晚,但随着2002年《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出台,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可转换债券已经和增发、配股齐头并进,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三架马车”。因此,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力图找出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动机,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行为提供依据,并给出相应地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实施条件的对比分析,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设计与向下修正条款实施情况的考察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存在较强的股权融资动机;可转换债券预期转股率的计算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研究结论:绝大部分的可转换债券都被设计成股权型的可转换债券,具有很高的预期转股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导致了非理性融资,投资者纷纷对增发和配股用脚投票,政府也相应地提高发行条件,在增发和配股不能满足上市公司融资需求的时候,可转换债券就成了第三条股权融资渠道。 以2002年-2004年符合发行可转换债券条件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为因变量,公司资产负债率、成长性、盈利能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市净率、资本规模为自变量构建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和市净率与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显著负相关,成长性与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机显著正相关。为了进一步考察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前后绩效的变化,选择了2002年-2004年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上市公司综合绩效函数,并对可转换债券发行前后的综合绩效得分进行了Wilcoxon符号秩检验。检验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前后绩效变化统计上不显著,这说明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善公司的绩效,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只是股权融资偏好的又一表现。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就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行为提出了相应地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