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市公司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
【6h】

上市公司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

1.3 论文框架

2 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2.1 债券分类

2.2 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2.2.1 概念

2.2.2 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和传统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比较

2.2.3 已发行上市的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介绍

2.2.4 债券和权证的基本条款介绍

2.2.5 认股权证理论价值的确定

2.2.6 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

3 影响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因素

3.1 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

3.2 资本市场

3.3 资本成本

3.3.1 银行借款资本成本

3.3.2 债券资本成本

3.3.3 普通股资本成本

3.4 资本结构

3.4.1 相关理论

3.4.2 资本结构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3.4.3 国家相关政策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4 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分析

4.1 马钢股份融资背景

4.2 马钢股份再融资分析

4.2.1 融资方式的选择

4.3 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组织实施

4.4 关于马钢分离交易可转债融资的思考

5 结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展开▼

摘要

融资是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得到逐步完善,行政手段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渐渐淡化。2006年,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造后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对广大公众来说,银行将不再神秘,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将置于广大股东的监督之下。在透明度加强的同时,也标志着银行业在逐步摆脱依靠行政命令为国有企业解困的单纯资金供应者角色。银行的一切经营行为将以市场规则为依据,以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自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亚洲第三大证券市场,上市交易的股票已由原来的13家增加到1500多家,2006年底,沪深两市总市值达89403.89亿元。股票市场为股份制公司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股票市场为企业提供的资金与银行借款相比,还是太少,显然不符合国家关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减小银行经营风险的政策目标。股票市场资金容量有限,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参与者投机气氛浓,也暗藏着巨大的风险,其融资功能受多方因素影响。作为另一个直接融资手段的债券市场却显得比较冷清,发展缓慢,交易品种少。要实现建立多层次融资渠道的目标,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刻不容缓。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的出现将是一个契机。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结合了可转换债券和股票融资的优点,将得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青睐,同时由于其认股权证交易的杠杆作用和交易制度规定,也会得到更多投资者的认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