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的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构建分析
【6h】

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的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构建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视角及逻辑假设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5 研究的内容框架

2 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主要概念的内涵分析及操作性定义

2.2 府际关系理论

2.3 组织协调理论

2.4 西方区域协作研究现状

2.5 我国区域协作研究现状

3 成渝经济区区域公共政策分析

3.1 引入公共政策分析视角的意义

3.2 公共政策分析框架

3.3 统筹区域发展的公共政策――成渝经济区及其区域规划分析

3.4 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政策――建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分析

3.5 两个统筹公共政策对区域协作机制的诉求

4 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现状分析

4.1 成渝经济区的历史背景

4.2 成渝经济区的形成

4.3 成渝经济区协作历程

4.4 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现状评价

5 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构建路径分析

5.1 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构建的原则

5.2 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构建的路径

6.1 板块组合:区域协作机制构建的新型方式

6.2 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四大板块的可选择方案分析

6.3 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模型的形成及总体评价

6.4 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的重点模型分析

6.5 制度环境――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的主要配套改革措施

7 结论与不足

7.1 结论

7.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也从均衡模式、非均衡模式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成渝经济区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重要措施。成渝经济区已被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其区域规划开始着手编制;成渝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重庆、成都也同时被批准建设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统筹公共政策对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协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区域协作机制建设普遍滞后的背景下,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更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
  本论文从公共政策分析的视角,对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以我国总体区域协作现状和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历程为基础,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创新的路径,提出了“板块组合”这种新型的协作机制构建方式,在提出协作机制四大板块可选择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区域协作机制模型,并指出要重视协作机制运作的制度环境的建设,提出了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
  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的视角及逻辑假设,指明了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主题和论文框架。
  第二部分辨析和界定了论文涉及的几个主要概念的内涵,评析了区域发展理论、府际关系理论、组织协调理论及国内外区域协作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集中对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公共政策进行分析。在对政策背景及利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政策目标对区域协作机制的诉求。
  第四部分介绍了成渝经济区的历史及形成,总结了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发展历程,以公共政策目标为衡量基准,对区域协作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五部分在整体性、目标性、可行性、系统性等原则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机制构建的路径。
  第六部分集中进行区域协作模型构建的研究。提出“板块组合”的新型构建方式,提出区域协作机制四大板块的可选择方案,并对可选择方案组合成的模型进行了评价分析。最后指出制度环境建设问题,提出了配套改革措施。
  第七部分概括论文的主要结论,分析论文存在的不足,提出后续研究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