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融资渠道、融资效率差异与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性分析
【6h】

区域融资渠道、融资效率差异与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研究方法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经济增长理论

2.2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2.3 国内外关于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2.4 国内外关于资金配置及效率文献

3 相关问题理论分析

3.1 相关概念

3.2 区域融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3.3 区域融资渠道与工具

4 各种融资渠道实证分析

4.1 区域财政融资

4.2 区域市场融资渠道

4.3 各种融资渠道在区域间的比较

5 区域融资效率实证分析

5.1 研究方法与公式

5.2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5.3 计量模型与检验

6 结论和对策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呈现很明显的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次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区域差异扩大是不争的事实,但对其形成原因的解释有很多,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态势的原因。解释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历史原因与文化背景、布局和区位、人口素质、市场化程度等等。本论文从新的视角,即从不同的融资渠道与资金使用效率解释地区贫富差异问题,即从财政、金融、外资、自融资四个来源方面分析我国东、中、西人均GDP差距的资金来源原因。
  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6)、《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金融界网站及各地金融年鉴(1999年以后)提供的数据,对东、中、西三个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财政、金融、外资和自融资1991---2005年间投入的变化分析三个区域市场化融资和行政性融资的差异。并进一步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财政、金融、外资与自融资四个资金来源构建区域融资水平与融资效率评价体系。然后,通过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验证: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财政、贷款、外资和自筹的资金差异直接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差异。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东部地区的融资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一结论与论文提出的假设1相符。
  ②东部的市场性融资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的行政性融资水平高于东部地区,这一结论与论文提出的假设2相符。
  ③中部融资效率约高于东部地区,西部融效率最低。自1996年以后东中部的融资效率与西部融资效率呈不断扩大的态势。这一结论与论文提出的假设3:东部的融资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不完全相符。
  ④市场化融资(贷款、外资直接投资、自融资)和财政融资中的地方经济建设融资对东部 GDP增长贡献率都很高,财政融资对西部 GDP增长贡献率也十分显著,这一结论与论文提出的假设4: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财政、金融、外资和自筹资金直接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基本相符。
  最后,从金融制度安排、改革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模式、实行区域化的金融政策、建立财政资金有效利用的机制和加大政策性银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力度方面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