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技术意识形态化的局限和扬弃路径选择
【6h】

技术意识形态化的局限和扬弃路径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导言

一、技术意识形态化概念及其理论梳理

(一)技术意识形态化概念

(二)国外技术意识形态化理论梳理

(三)国内对技术意识形态化理论的研究

二、技术意识形态化的成因、表征和影响

(一)技术意识形态化的成因分析

1.从技术发展史的演进过程分析

2.从技术的社会动力源分析

3.从技术霸权的社会扩张趋势分析

(二)技术意识形态区别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1.技术意识形态的控制方式

2.技术意识形态的功能导向

(三)技术意识形态化的主要影响

1.技术意识形态化对技术本身的影响

2.技术意识形态化的社会影响

三、技术意识形态化的必然性与局限性

(一)技术意识形态化的必然性

(二)技术意识形态化的局限性

1.技术意识形态化造成社会局部道德沦丧

2.技术意识形态化贬低人文认识和价值理性

3.技术意识形态化混淆自然矛盾和社会矛盾

(三)技术意识形态化的局限性根源分析

1.技术意识形态化的社会建制根源

2.技术意识形态化的社会文化根源

四、技术意识形态化的扬弃及其现实意义

(一)技术的社会建制重构

1.交往合理化

2.技术民主化

3.技术研发路径评价机制转变

4.技术行为后果评价机制转变

(二)技术的文化批判

1.人文价值观批判与重建

2.批判的共利主义文化学

3.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坚持可持续发展

4.技术回归人文世界的返魅

(三)扬弃技术意识形态化的现实意义

1.技术成为人类追求幸福的手段

2.技术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3.技术之为技术的本真回归

4.技术指向人的创造和自由境界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技术意识形态化概念来源于西方对科技与社会关系研究所形成的一种理论观点。这种理论认为现代技术与政治意识形态合流,政治意识形态通过技术手段加强了对社会的统治,而技术也因而披上了意识形态外衣,充当着政治统治的工具。技术意识形态化作为时代的产物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它存在本身的缺陷,它贬低人文认识和价值理性,试图用自然矛盾的解决代替社会矛盾的解决。这是技术意识形态化的局限所在。而这些缺陷来自于技术意识形态化的社会物质根源和文化根源。一方面是社会围绕技术所制定的一些成型和未成型的制度决定了技术的意识形态化倾向和可能。另一方面来自于对技术无限崇拜的普遍社会心理。
  作为一种常识的技术观,既不能完全否定现代技术同时也不能把技术神化为包治百病的良药。出路是把技术对社会的效用定格在一个合理的位置。要克服技术的问题,就要摒弃对技术的盲目崇拜,降格技术意识形态到合理的程度。一是技术的社会建制重构,包括交往合理化,技术民主化,技术研发路径评价机制转变,技术行为后果评价机制转变等。二是技术的文化批判,通过人文价值观批判与重建,建构批判的共利主义文化学,最终使技术回归人文世界的返魅。扬弃后的技术真正成为人类追求幸福的手段,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通过技术之为技术的本真回归,最终技术指向人的创造和自由的最高境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