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杂交茎瘤芥营养与施肥效应研究
【6h】

杂交茎瘤芥营养与施肥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 言

1.1 茎瘤芥生产概况

1.2 茎瘤芥营养和需肥规律研究概述

1.3 施肥对茎瘤芥品质的影响研究概述

1.4 施肥对土壤脲酶的影响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杂交茎瘤芥物质积累规律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3 杂交瘤芥对NPK的吸收规律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4 钾肥对茎瘤芥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

5 磷肥对茎瘤芥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6 不同施肥水平对茎瘤芥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7 主要结果及后续工作建议

7.1 本研究主要结果

7.2 后续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 et Lee)是榨菜的原料植物,以“涪陵榨菜”为代表的榨菜产业是重庆市尤其是涪陵区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经济支柱。茎瘤芥生产上,长期以来存在偏施氮肥、磷肥用量不足、钾肥用量极低、氮磷钾养分施用不平衡等问题,导致施肥量逐年增大、肥料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土壤生态系统恶化,茎瘤芥品质下降,投入产出比呈递减趋势。
  随茎瘤芥杂交种的问世,推动了榨菜产业的发展,但与杂交种配套的栽培技术,尤其是施肥对杂交茎瘤芥的影响,缺少研究。
  本文针上述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杂交茎瘤芥物质积累规律、氮磷钾吸收规律、不同施钾量和施磷量对杂交茎瘤芥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目的在于探明杂交茎瘤芥营养规律及施肥对其产量和品质效应,了解不同施肥水平下,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为杂交茎瘤芥丰产、优质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杂交茎瘤芥物质积累规律
  茎瘤芥杂交种与常规种一样,各器官物质积累规律均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根在14.9叶龄物质积累速度最大、茎在17.8叶龄、叶在14.7叶龄。
  根旺盛生长期在12.7—17.0叶龄,持续4.3叶龄,此期积累66.4%的干物质;叶旺盛生长期在12.6—16.8叶龄,持续4.2叶龄,此期积累67.2%的干物质。根和叶的旺盛生长期基本一致,在旺盛生长期积累的物质量在整个营养生长阶段所占的比例也较为接近。
  茎旺盛生长期在15.3—20.2叶龄,持续4.9叶龄,此期积累85.4%的干物质;茎的旺盛生长期出现晚2.6—2.7个叶龄单位,但持续的时间却较根和叶长0.6-0.7个叶龄单位,旺盛生长期内物质积累占整个营养生长阶段的比例也较根和叶高18.2—19.0%。
  2、杂交茎瘤芥氮磷钾营养规律
  杂交茎瘤芥对氮、磷、钾的吸收是一个先慢后快,再逐渐减慢的过程。在12叶以前,氮、磷、钾的吸收量较小,氮36%、磷14%、钾16%左右;在13~18叶,各养分吸收量较大,氮59%,磷70%、钾73%左右;在后期对3种肥料的吸收量较小。杂交茎瘤芥对磷、钾的旺盛吸收期基本上在13~18叶龄,氮肥的旺盛吸收期偏早,基本上在11—16叶龄。旺盛吸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占大田]营养生长阶段吸收总量的比例均较高,氮占68.9%、磷70.3%、钾72.7%,各肥料在旺盛吸收期吸收速率和吸收量有较大差异。
  生产上,栽种667m2的杂交茎瘤芥,目标产量若定为3500kg,需消耗纯氮33.56kg、磷(P2O5)7.63kg、钾(K2O)25.47kg,其比例为1:0.23:0.76。
  在生产实际中,施肥量的确定还需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情况,进行相关计算。3、钾肥对茎瘤芥产量和品质影响
  在当前施肥水平下,增施钾肥能显著提高瘤茎产量,施钾量为12 kg/667m2时,产量最高,超过此水平,不再显著提高。
  施钾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菜皮含量,改善瘤茎菜形指数,提高加工品质。提高瘤茎重要加工品质的施钾量为12.74kg/667m2。percentage
  施钾与茎瘤芥瘤茎营养品质呈显著正相关,施钾能快速提升可溶性糖含量、粗蛋白含量、Vc的含量。提高瘤茎重要营养品质的施钾量为12.67kg/667m2。
  适当增施钾肥,可降低硝酸盐含量,但过量施用钾肥则相反,当施钾量在12 kg/667m2时,硝酸盐约为1333mg/kg。
  本研究认为,在灰棕紫泥土壤杂交茎瘤芥生产实际中,氮、磷施用相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施钾量(K2O)以12kg/667m2为最佳。
  4、磷肥对茎瘤芥产量和品质影响
  茎瘤芥栽培上施磷具有较好的增产效应,但高施磷量(>7.8 kg/667m2),将促进叶的生长而不利于瘤茎生长。
  各营养品质中,可溶性糖含量与磷肥的呈正相关,低施磷量下粗蛋白质含量较高,高施磷量下粗蛋白质含量将大幅下降。在低于8.36 kg/667m2内,随施磷量的增加,Vc含量上升,即当施磷量超过8.36 kg/667m2后VC含量将下降。
  适当增施磷肥可降低硝酸盐含量,但过量施用磷肥则相反。
  本研究认为,在灰棕紫泥土壤杂交茎瘤芥生产实际中,氮、钾施用相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推荐施磷量(P2O5)6.5 kg/667m2较能保障各品质。
  5、施肥对茎瘤芥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施肥均会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一般而论,除快速膨大期外,施肥水平越高,脲酶活性越强。茎瘤芥快速膨大期,高施肥处理土壤脲酶活性低于中施肥处理。快速膨大期到采收期脲酶活性的增量与瘤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