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菜蛾高致病力绿僵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特性研究
【6h】

小菜蛾高致病力绿僵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杀虫绿僵菌的研究进展

1.3 小菜蛾生物防治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2 小菜蛾室内人工饲养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3 小菜蛾高致病力绿僵菌的筛选

3.1 供试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4 小菜蛾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CQM125的鉴定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 绿僵菌CQM125培养特性研究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小菜蛾是全球分布的大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其危害重、繁殖快、容易对一般化学农药产生抗药性。因此开发开发蔬菜害虫小菜蛾的高致病力真菌生物农药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小菜蛾实验室种群,以2龄小菜蛾幼虫为供试虫源,测定了25株绿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从中筛选出1株对小菜蛾幼虫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CQM125。并对其做了小菜蛾侵染试验,目的在于评价该菌株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潜能,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
  组建了小菜蛾实验室种群,在25℃、RH60%~80%、光周期14L:10D条件下,平均每只小菜蛾产卵约40粒,单只雌蛾产卵最高可达300粒。一龄和二龄幼虫的死亡率较高,平均世代周期约27天,具体卵2~3d,孵化率为97%;幼虫9~10d,存活率约20%;蛹3~4d,羽化率约95%;成虫8~16d。小菜蛾下代种群呈明显上升趋势,可为生物测定提供充足的虫源。
  以实验室保存或田间采集的共25株绿僵菌菌株对小菜蛾的致病力进行了评价,生测结果表明不同绿僵菌菌株对小菜蛾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CQM125、CQM124、CQM117、CQM108和CQM1265个菌株对小菜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其累积死亡率分别为84.2%、78.9%、74.2%、66.9%、64.4%,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死亡率,显示出较高的致病力。其中毒力最高的菌株CQM125在20℃、1.0×108个孢子·mL-1孢子悬浮液接种处理小菜蛾幼虫LT50为3.97d;25℃、5.0×107个孢子·mL-1孢子悬浮液接种的LT50为2.44d;25℃、8d的死亡率为84.2%。在25℃下,第7天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31×104个孢子·mL-1,对小菜蛾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经过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比对分析,将绿僵菌CQM125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研究确定了适宜CQM125菌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基础培养基和适合菌株CQM125产孢的最佳温度,光照,酸碱度及最佳碳、氮含量。优化后CQM125的产孢培养基为PPDA改良培养基,其中葡萄糖2%,蛋白胨0.5%;最适产孢温度30℃,最适产孢pH值为6.0。CQM125的产孢需要有光照刺激,最适合产孢的光照条件为前6天黑暗,后8天光照。研究结果表明,绿僵菌CQM125表现出对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并具有较强的耐碱性能。本文还研究了绿僵菌CQM125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产生能力和受不同温度影响的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