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研究——以重庆传统步行节点空间为例
【6h】

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研究——以重庆传统步行节点空间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表目录

1 绪 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范围及目的

1.3国内现有研究情况

1.4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6论文研究框架

2 研究主体: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基础研究

2.1山地城市空间特点与层级划分

2.2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的特征与分类

2.3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的特性

2.4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

2.5本章小结

3 理论引入: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3.1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因素

3.2模式语言理论的启示

3.3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研究的研究原则

3.4本章小结

4 模式分析: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分析——以重庆传统步行节点空间为例

4.1引述——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分析

4.2模式1——半边开敞的空间

4.3模式2——外向的院落空间

4.4模式3——丰富的过渡空间

4.5模式4——变化的空间轴线

4.6模式5——放大的节点尺度

4.7模式6——多向性的节点空间

4.8模式7——错动的建筑体量

4.9模式8——错动的平台与院落

4.10 模式9——并存的异质形态

4.11 模式10——并存的自然元素

4.12 本章小结

5 方法体系建构: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应用——以重庆传统步行节点空间为例

5.1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应用原则

5.2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应用程序

5.3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应用策略

5.4本章小结

6 实际案例分析

6.1项目基础研究

6.2确定节点空间性质与功能

6.3模式的选择与组织运用

6.4反馈、调整并形成设计成果

6.5本章小结

7 结语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7.2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大量的城市风貌设计工作也在随之进行。但伴随而来的,是城市空间形态均质化的问题,城市建设片面满足了城市的功能经济需求却忽视了城市空间特色的传承。
  本文从以上问题入手,对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希望通过对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的提炼、整理、转换以及应用,整理出一套适合于山地城市空间特性的模式设计方法,来解决山地城市空间特色流失的问题,进而更好地在新的设计中传承山地空间特色。以此为目的,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分析,以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的典型空间——重庆传统步行节点空间为例,对能够体现山地城市空间特色的空间模式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并形成模式库;进而阐述了这些空间模式在设计应用中的运用原则、步骤,并提出与之相关的应用策略。本文以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的特性作为空间模式研究的切入点,并以此作为空间模式应用的结合点,提出符合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特性的设计策略,对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一些探讨。
  论文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明确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范围和主要概念,对研究方法和框架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章,针对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于城市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而重庆传统步行节点空间作为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的典型代表,成为了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第三章,首先通过对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因素的分析,对模式提炼的重点进行了分析;继而通过对模式语言理论的研究原则及研究方法的分析,结合本文研究主体的特性,提出了本文对于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的研究原则。
  第四章,本章以重庆传统步行节点空间为例,对现有相关的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模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探讨了这些空间模式的构成特点。
  第五章,本章以步行节点空间设计为例,提出了模式应用方法的原则、步骤,并以第四章得到的空间模式为基础,进行了基于山地城市空间微观层面特性的模式应用策略的研究。
  第六章,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对模式应用方法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第七章,总结和展望,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提出研究中的不足,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

著录项

  • 作者

    董斌;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 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戴志中;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3;
  • 关键词

    微观层面模式; 步行节点; 城市建设; 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