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类型农村小额贷款机构财务可持续性研究
【6h】

不同类型农村小额贷款机构财务可持续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2 国外小额信贷的发展概述

2.1 国外两种典型的小额信贷制度

2.2 小额信贷的商业化趋势

2.3 评级与小额信贷机构的透明化

3 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概述

3.1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

3.2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

3.3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遇到的困境

4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缺陷

4.1 小组联保的制度缺陷

4.2 社会信用环境与法律制度的缺陷

4.3 利率管制的低效率

5 农村地区多机构共存下的小额信贷

5.1 模型假设

5.2 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

5.3 正规商业性金融机构

5.4 政府机构

5.5 多机构共存下的目标定位

5.6 结论

6 政策与建议

6.1 积极参与小额信贷机构评级

6.2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多元的策略

6.3 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机制的配套措施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反贫困”的金融工具被引入中国已经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了,在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小额信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入,农村金融构成主体及小额信贷供给主体日趋多样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国外成功的经验来看,各国小额信贷的运作方式和发展路径各有差异。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扶贫性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遇到的困境,并从国外成功的小额信贷机构中借鉴成功的经验。国际上小额信贷发展出现了新的动向,比如小额信贷机构评级及透明化等。
  我国农村地区小额信贷供给机构主要有正规商业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以及非政府机构三类。本文以理论假设为基础,通过分别对我国农村这类小额信贷机构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进行可行性分析,发现当信贷机构能自由确定贷款利率时,非政府性质信贷机构和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可以获得持续性的运营;而政府性质信贷机构无法取得财务上的持续性。这就要求各信贷机构明确自己的定位,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市场。
  结合前文所述,对应文中小额信贷各主体博弈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改善我国小额信贷的建议:积极参与小额信贷评级、积极推进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评级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机制的配套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