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粱中微痕量物质的检测方法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6h】

高粱中微痕量物质的检测方法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引言

1.2 单宁的检测方法

1.3 试纸法检测及其应用

1.4 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

1.5 卟啉

1.6 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2 基于硫氰酸铁-单宁复合物检测方法的构建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 本章小结

3 试纸法快速测定高粱中单宁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试纸法测定单宁的定量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脲酶-卟啉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初步探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申请的专利:

展开▼

摘要

高粱籽粒中的微痕量物质单宁和重金属,是评价高粱品质的两个重要因素。单宁含量的多少,既对出酒率亦对酒的口味有很大的影响;而重金属的种类和含量在酿酒过程中,对酒体的质地和老熟的影响亦不可忽视。虽然这两种物质的传统方法检测效果良好,但往往要受大型仪器设备和专业操作人员的限制,检测成本高,且很难实现现场实时监测的需要。鉴于此,本文针对单宁和重金属当前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在铁(Ⅲ)可与硫氰酸根离子和单宁络合的基础上,对单宁的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索;另外,基于重金属离子对脲酶的抑制作用,借助卟啉的光敏效应,对对Cd2+敏感的脲酶-卟啉材料进行了筛选,并对卟啉与脲酶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究。通过本论文的工作,得到如下结果。
  ①基于铁(Ⅲ)可与硫氰酸根离子和单宁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稳定的三元离子络合物的性质,建立了硫氰酸铁分光光度法测定高粱中单宁的新方法。显色液与单宁反应后溶液颜色变化显著,在575n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15min内可实现检测。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单宁浓度在0.0001-0.06g/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耳定律,回归方程为 Y=13.664X+0.0389,相关系数 R2=0.9993。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98.40%~100.27%范围内,RSD<0.5%。以此方法应用于高粱样品中单宁含量的测定,与国标检测方法(GBT15686-2008)结果一致。
  ②经过实验探索了试纸与单宁反应的最佳条件,提出了用硫氰酸铁-壳聚糖试纸法快速检测高粱中单宁的方法。结果表明,pH值为7.0~9.0的条件下,单宁与硫氰酸铁试纸反应5min后生成紫红色稳定络合物,试纸颜色深浅与样品中单宁浓度成正比。通过与标准色阶图谱比较,确定单宁浓度,试纸最低检出限达10-3g·L-1。通过对七种高粱样品中单宁含量的测定并与国标法测定比较发现,本方法测定的结果和国标法检测结果一致,可实现半定量检测。且经过稳定性实验和干扰实验发现,试纸稳定性良好。
  ③基于光学传感原理,为了使制备的试纸能实现定量检测,对所制备硫氰酸铁试纸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传感器显示的信号值与单宁的浓度在10-3~1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出限达到0.0002g/L,平均回收率高达95.86%,与国标法检测结果一致性高,最大相对偏差不高于0.7%,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④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构建了脲酶-卟啉复合材料,并对具有Cd2+敏感性的脲酶-卟啉复合材料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Tr is-盐酸缓冲溶液中,脲酶与非水溶性卟啉发生了相互作用,使非水溶性卟啉在 Tris-盐酸缓冲溶液中的光谱行为发生了改变,最高吸收的吸光度和位置均发生了改变;Cd2+对脲酶-卟啉材料已有的平衡或结构有所影响,通过对脲酶-卟啉材料与Cd2+作用前后光谱行为的研究发现,对Cd2+灵敏度最高的是脲酶-ZnTPP和脲酶-TPPS1,其灵敏度远远高于其他三种材料,最差的是脲酶-CoTPPCl(0.123)。脲酶-卟啉材料的构建和筛选,为构建可应用于Cd2+检测的高灵敏生物传感器奠定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