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中联合作用评价法的重现性研究
【6h】

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中联合作用评价法的重现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课题背景

1.2 生物毒性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提出

2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技术路线

3 联合作用评价方法重现性阈值实验

3.1 藻红外测试急性毒性联合作用的评价方法

3.2 联合偏差系数法重现性阈值的确定

4 多元有机毒物对羊角月牙藻联合毒性的测试实验

4.1 实验内容

4.2 实验设计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是一种新的毒性测试技术,联合作用评价方法是藻红外测试技术的重要组成,其稳定性影响评价结果,从而影响该技术的应用推广。为认识藻红外联合作用评价法的稳定性,用苯(C6H6)、甲苯(C6H8)、二甲苯(C8H10)、氯苯(C6H5Cl)、三氯甲烷(CHCl3),及敏感藻—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进行了多元联合作用的重现性实验,通过重现性分析,确定联合作用评价法的稳定性。
  论文通过测试5种药品的26组多元组合对实验藻的响应温差,首先确定联合偏差系数法重现性阈值(Q),再经4次重复实验,用联合偏差系数法分析联合作用类型、多元联合毒性的重现性、联合作用评价法的评价效果等,确定联合作用评价法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
  ①研究结果:
  1)评价联合毒性的重现性需要特定阈值来分析评价,在实验中,确定重现性阈值为67%,以该阈值评判联合作用偏差系数法重现性。
  2)不同药剂用量的藻响应温差:单一药品浓度在2~5g/L时,羊角月牙藻对有机药品的最大响应温差较为一致,但最大响应温差出现时刻因药品不同而不同;在10g/L的药品总浓度下,多元组合的最大响应温差出现时刻比单一药品的延迟;多元药品组合元数的增减与联合作用的最大响应温差正相关,而与最大响应温差出现时刻反相关。
  3)5种药品对羊角月牙藻的联合作用实验中,联合作用类型主要为拮抗;多元药品组合元数的增减与联合作用类型多样化反相关。
  4)在10g/L的药品总浓度下,多元联合毒性的重现性大于阈值的组合共19组,占所有组合的73.1%,联合作用的重现性较好。
  5)联合作用类型的平均重现性,二元为62.5%<三元为75%<四元为85%<五元为100%,混合药品总平均重现性73.1%。药品组合元数高低与联合作用的重现性正相关,即药品组合元数增加,联合作用的重现性增高,其原因正在实验研究。
  ②研究结论:
  1)藻红外联合作用评价法用于有毒有害物联合作用分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过高的药品浓度抑制羊角月牙藻对有机毒物的毒性响应的敏感度。
  3)同组合不同测试中不止一种联合作用类型出现,表明较好的联合作用类型的重现性是相对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