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弥散加权成像在自发性脑出血及出血后继发神经损害的应用研究
【6h】

弥散加权成像在自发性脑出血及出血后继发神经损害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汉双解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图

综述 脑出血后灶周继发神经损害机制的研究进展

个人正式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最常见、最具破坏性的一种急性脑血管意外,与同等体积的缺血性脑卒中比较,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至今仍缺乏特殊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另外,由于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继发性神经损害(thesecondaryneuralinjury,SNI)机制存在,使至少约30%的患者会留下终身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身体器官的残疾;因此,在脑出血后及时的诊断、准确判断分期及选择治疗时机与方法尤为重要;同时,了解出血后继发神经损害机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对改善脑出血的预后及作恢复监测均有显著意义。DWI是一种测量自旋质子的微观随机位移运动的MR新技术,也是目前在活体中评价组织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其图像信号主要决定于水分子的位移运动自由度大小及运动方向而非水的内容物,所以病变组织结构或细胞形态完整性的变化均可影响水分子弥散的方向和速度,造成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图像信号的增高或降低。在临床上,DWI已被证实有助于囊实性肿瘤的鉴别、肿瘤成分水解坏死、瘤周水肿等诊断方面;而且高b值的DWI是目前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水肿最敏感的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100%和95%~100%。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其在揭示血肿灶周继发神经损害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收集了2003~2005三年内收治的104例脑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检查,并由CT复查证实。采用GESigna1.5TTwinSpeedwithExciteⅡ型超导磁共振检查仪;MRI常规扫描均采用同样的检查序列,其中包括:轴位液体反转快速自旋回波T2WI(Fluildrecoveryfastspinecho,FRFSE);轴位液体衰减饱和恢复T1wI(fluid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Flair);矢位T2WIFRFSE。轴位梯度回波GRE(Gradientrecoveryecho);轴位T2WIFlair。然后行DWI(Diffusionweightedimaging)扫描,采集序列为自旋—平面回波(spin-echoechoplanarimaging,SE-EPI);重复时间(timeofrepetetion,TR)=10000,回波时间(timeofecho,TE)=74.1/FE,反转时间(timeofinverse,TI):2000,b值取1000s/mm2;director=ALL,FOV:24x24,128x128,1NEX。根据出血时间与常规MRI序列信号表现划分血肿分期:超急性期4~12小时,急性期为3天内,亚急性早期为4~7天,亚急性晚期8~15天,慢性期超过15天。观察不同时期血肿灶的DWI图像信号变化,同时对62例行T2Flair序列的病灶范围进行测量,并与对应T2FRFSE、DWI序列测量值做比较,了解DWI技术在显示血肿灶范围的可靠性。将全部DWI原始图像通过GE工作站Funct2软件包中diffusion软件进行图像校正后处理,并在ADC图上取血肿面积显示最大的图像作测量平面,各取2~3个测量点分别测量血肿灶、血肿周围组织及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测量点面积大小约33~35mm2;血肿灶测量点位于血肿中心,血肿周围组织测量点位于紧靠血肿边缘处,对侧组织取与血肿灶位置对应的正常部位。然后取其均数进行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 结果: DWI信号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为:急性期16例均匀低信号伴周边带状高信号环;亚急性早期22例不均匀高信号,也可以为低-等信号;亚急性中晚期32例均匀增高信号有环形低信号包绕;慢性期34例DWI呈均匀低信号,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晰。通过ADC测量不同时期血肿灶.血肿灶周组织及对侧正常组织ADC值均数;急性期血肿灶.血肿灶周组织及对侧正常组织ADC值均数分别为:0.296±0.430×10-3,1.140±0.319×10-2,0.863±0.286×10-3;亚急性早期血肿灶.血肿灶周组织及对侧正常组织ADC值均数分别为:0.496±0.232×10-3,0.990±0.264×10-3,0.833±0.180×10-3;亚急性中晚期血肿灶.血肿灶周组织及对侧正常组织ADC值均数分别为:0.729±0.282×10-3,1.061±0.290×10-3,0.948±0.272×10-3;慢性期血肿灶.血肿灶周组织及对侧正常组织ADC值均数分别为:1.407±0.800×10-3,1.003±0.208×10-3,0.848±0.181×10-3。经配对t检验,不同时期血肿灶与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血肿灶周组织与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与常规MRI序列表现比较,DWI在能清楚显示脑出血不同时期的演化过程,能对单纯的脑出血与复杂混合性脑卒中进行有效的区分,在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分期中具有实用价值。 2、通过对血肿及灶周组织的ADC值测量可揭示血肿继发灶周神经损害的存在及范围,阐明血肿灶周水肿性质,为临床进一步研究出血后脑细胞功能变化奠定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