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省域城镇化效率差异及推进模式研究
【6h】

中国省域城镇化效率差异及推进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1.4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城镇化效率评价理论基础

2.3 城镇化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综述

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3 中国省域城镇化效率差异及城镇化难题分析

3.1 研究方法及变量选取

3.2 城镇化效率实证分析

3.3 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难题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分析

4.1 要素驱动、城镇化效率与推进模式

4.2 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的特征分析

4.3 产业结构视角下的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与城镇形态

4.4 本章小结

5 研究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如何提升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实现内涵式的城镇化是当前城镇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城镇化效率和推进模式的关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需要重新审视城镇化建设战略,强调节能、环保、高效的城镇化建设。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四个层面研究了2002-2012年间我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港澳台)的城镇化效率,并分析了城镇化效率的区域差异和时间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动力机制和城镇形态两个维度对我国的城镇化推进模式进行了研究。最后,在总结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对策建议。
  首先,我国城镇化效率不高具有时空的普适性,即在区域差异和时间分布上均有显著的低效率特征。政策优势的弱化,制度安排的缺失,以及对国家区域开发政策的依赖性是我国“摊饼式”城镇化建设内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率的原因。因此,我国的城镇化必须实施精明增长的方式。
  其次,我国城镇化推进模式具有多元化特征。在不同的城镇化效率城市群中,三大产业发挥作用的程度明显不同,这是导致城镇化效率区域差异明显的重要原因。从形态演变角度对城镇空间发展模式的研究显示:集聚效应是决定城镇最优规模的关键因素,并影响城镇形态。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城镇的土地利用形态和职能形态逐渐变化,形成土地利用专门化和中心城区“二进三退”职能形态,并经历“单核—副核—多核”的城镇形态特征。
  最后,本文的研究结果透视出我国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区域差异、难题以及可提升空间。政策制定者需要重新审视城镇化的发展逻辑,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避免陷入城镇化停滞的泥潭。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自发调整、减少政策干预,并构建城镇化集约发展的动力机制,可以实现城镇化的稳健、有序、均衡扩张,并逐渐靠拢最优城镇规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