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市村镇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技术模式研究
【6h】

重庆市村镇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技术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研究区域代表性

2.2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

2.3饮用水水源地自然条件

2.4重庆市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分类

3 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修复项目调查

3.1水源地生态环境问题

3.2现有水生态修复技术

3.3设计阶段

3.4施工阶段

3.5后期维护管理阶段

3.6本章小结

4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技术模式的构建

4.1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修复的理论分析

4.2综合性技术体系

4.3应用技术的选用原则

4.4应用技术的参数选择

4.5技术应用的保障措施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饮用水安全保障,特别是村镇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重庆市大量村镇多采用水库或次级河流作为饮用水水源地,由于受到村镇生活、生产的影响,这些水源地的水生态环境状况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成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受地理地形条件的制约,重庆市村镇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高低悬殊,人口分散分布,同时经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如何更有效地解决村镇居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饮用水安全是保障广大居民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条件,而对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水生态修复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优先措施。
  本文通过调查和理论分析对重庆市村镇饮用水水源地现有水生态修复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饮用水水源地提出了水生态修复技术模式,并且提出了应用技术的选用原则、适宜的技术参数以及技术应用的保障措施,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①结合自然特征、生态功能定位以及长期的水质监测情况将重庆市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分为低山/深丘水源涵养水库型、浅丘生态保护水库型、浅丘修复治理水库型以及河道型,对饮用水水源地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类型化分析;调查了水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现状,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后期运行维护阶段等对已经实施的各种村镇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全流程分析,总结了重庆市村镇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修复项目的成功经验及问题。
  ②构建了重庆市村镇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技术模式。根据详细的调查对不同类型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污染解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对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处理对象、处理程度等进行理论分析,同时考虑水源地污染成因及形成机制和村镇居民生活习惯等实际条件,构建了综合性的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技术总体模式,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饮用水水源地分别提出了水生态修复技术模式。
  ③提出了应用技术的选用原则、适宜的技术参数以及技术应用的保障措施。因为植物在水生态修复技术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在技术参数中包含了结合重庆市各区县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种类植物对不同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空气等生态因子的需求选择出了部分适宜重庆市村镇饮用水水源地的乔木、灌木、水生植物以及草种,并确定了与植物相关的参数。
  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重庆市村镇饮用水水源地修复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