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设计研究——结合2013年霍普杯竞赛研究
【6h】

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设计研究——结合2013年霍普杯竞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相关概念的界定

1.4国内外现状研究

1.5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2 微观滨江公共空间研究

2.1微观滨江公共空间组成要素及特征

2.2微观滨江公共空间的属性特质

2.3微观滨江公共空间的内外关系研究

2.4微观滨江公共空间的现状问题

2.5小结

3 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分析

3.1地景化概述

3.2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的成因

3.3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特征

3.4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作用内容

3.5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的作用效应

3.6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设计实践案例研究

3.7小结

4 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设计目标原则与策略

4.1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设计目标

4.2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设计的原则

4.3空间组织一体化策略

4.4功能组织一体化策略

4.5景观地景化增稠策略

4.6生态要素契合策略

4.7滨江场所精神激发策略

4.8小结

5 2013年霍普杯竞赛

5.1读题

5.2解题

5.3设计策略

6 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设计相关图纸:

展开▼

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公共系统中的滨江公共空间已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功能结构和对滨江空间的诉求也随之发生转变,过去的城市滨江区域主要用于工业的发展用途,现在已经逐渐开始转变成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休闲服务产业。同时由于现代化城市的超常规发展,各种矛盾日益突显,典型的现代功能主义设计手法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公众对空间多元化,空间高效率转换的需求。滨江公共空间,滨江建筑和滨江景观三者之间的关系迫切需要重新调整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地景化设计手法是当今社会复杂情况促使产生的方法,它扩展了传统的空间设计方法,不再关注空间的“自完整”而是以强大的延展性和渗透性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将滨江公共空间,滨江建筑,滨江景观和城市基础设施结合在一起与周边空间环境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化状态。微观层次的滨江公共空间以期利用地景化的设计手段来达到滨江公共空间,滨江建筑,滨江景观一体化,优化滨江公共空间的品质,并且通过这些改变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提升城市滨江公共空间对当代城市发展的适应性和价值意义。
  论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维与设计逻辑,内容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课题的缘起以及阐述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明确微观滨江公共空间的研究范围和地景化的含义,以及对滨江公共空间设计具有参考意义的国内外滨水公共空间研究现状;介绍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结构。第二部分微观滨江公共空间的概述,从研究组成要素,属性特质和现状问题三方面对微观滨江公共空间本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部分阐述了地景化的发展概况,从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的形成原因,地景化特征,作用内容,作用效应以及实践案例研究对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第四部分本章节详细论述了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提出了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设计的策略,如何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并使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内部空间要素模糊一体化设计;功能组织配伍一体化,在此基础上滨江建筑与滨江公共空间共同创造立体、一体的滨江景观,契合微观滨江公共空间中的生态要素,激发滨江区域的场所效应。第五部分微观滨江公共空间地景化设计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