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作业预算研究:成本管理维度
【6h】

作业预算研究:成本管理维度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问题缘起:作业预算的引入与质疑

一、成本管理系统:构成及变革

二、反思传统预算:瓶颈与前景

三、探索作业预算:尝试与质疑

第二部分.理论探索:构建作业预算方法体系

一、现实启发:由质疑引出的思绪

二、功能定位:成本管理控制工具

三、流程解析:作业预算管理程序

四、单位预算:作业预算编制基础

五、差异分析:作业预算控制手段

第三部分.实践检验:作业预算于企业的应用

一、案例分析:现有系统仍需改进

二、检验理论:应用作业预算方法

三、成效分析:控制成本有据可依

第四部分.文章结语: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后记

展开▼

摘要

作业成本管理使管理者将注意力放在成本控制的源头——作业之上,因而在理论和实务两方面广受重视。作为作业成本管理实践和研究的深化,作业预算也频频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然而,学者提出的作业预算模型遇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取规范研究的思路,以现实需求为基础,以作业成本管理理论为依据,对作业预算方法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粗浅的看法。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对作业预算管理研究和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本次研究的主要问题:已有的作业预算研究构想受到现实的置疑。由于企业环境的变化,职能成本管理系统升级为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但预算管理没有同步变动,技术瓶颈限制了其成本控制功能的发挥。然而,技术的瓶颈并不表示预算需要退出历史舞台,改进预算才是不二法门——作业预算由此提到议事日程,以适应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的需要。从业界的咨询顾问提出作业预算概念,到学界对作业预算设计相应模型,作业预算的研究曾经呈现出较为热闹的景象。然而,当把理论构想应用于实践后,现实情况对作业预算提出质疑;苏格兰的一家酿酒厂正是一例——建模思路、操作技术以及控制基础三方面的疑问使作业预算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 我们发现,逻辑、文化和技术是导致理论模型失败的重要因素。然而,这也为我们的研究给予启迪。 第二部分即以此为起点,试图从理论上构建一套适合企业应用的作业预算方法体系。首先,本文将作业预算定位为成本管理系统的成本控制工具,其目标包括两个层次,即落实战略并实现持续改进。为此,作业预算的管理流程包括三个阶段和三个层次:通过将战略分解落实至作业、编制单位作业成本预算、将作业核算数据与此标杆进行对比分析,以实现对“点(单位作业)一线(作业链)一面(企业整体)”的关注。之后,我们又对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作业预算的编制方式和控制手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其中,作业预算的编制关键在于确定单位作业成本预算,而后者则在于形成一套包括动因和性态两个维度在内的差异分析体系、以及对作业链及企业整体进行的分析。 毛泽东阐明,人的正确思想的获得,要经过认识的两个阶段。就本文而言,从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是“实践——理论”;为了获得正确的思想认识,必须经过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这就是“理论——实践”。第三部分所遵循的正是这一规律。 第三部分主要是将上述理论构想应用于洛铜集团的机台作业成本体系当中。在对机台作业成本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其也存在三大不足之处:缺乏控制标杆、核算方法不利以及尚无差异分析。为了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需要导入作业预算,以设置成本控制的标杆;核算方法应当改进,以适应成本控制的要求;差异分析体系必须设立,以找到成本的真正动因。通过编制单位作业成本预算和设计二维差异分析报表,我们为洛铜集团设计了一套简化的改进方案。然而,正如文章中所提及,尽管我们已经意识到将理论交由实践检验的必要性,但现实的阻力使我们无法严格遵守上述研究逻辑,此不可不谓本次研究的遗憾所在。 对作业预算的研究是无法一蹴而就的,正如第四部分所指出的那样,研究方法和研究深度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此外,业界的支持和学界的关注也是作业预算管理研究与应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