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空间环境特色及其保护策略研究
【6h】

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空间环境特色及其保护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及对象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2 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空间结构特征及其职能

2.1 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的生成背景

2.2 传统场镇的空间结构特征

2.3 传统场镇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2.4 传统场镇市场的“多层级”结构体系

2.5 传统场镇的职能结构特征

2.6 小结

3 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空间环境格局演进与类型特征

3.1 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生成的历史源流

3.2 传统场镇空间环境的演化机制

3.3 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空间环境的类型特征

3.4 小结

4 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空间环境的个性化特色

4.1 川渝地区传统场镇外部开放空间环境的复合性特征

4.2 川渝地区传统场镇建筑空间环境的地缘性特征

4.3 传统场镇人文空间环境的社会性特征

4.4 川渝传统场镇景观环境的艺术性特征

4.5 小结

5 现实观察、经验借鉴与“传统场镇空间环境特色保护”的提出

5.1 现实观察: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空间环境的变迁与保护

5.2 借鉴与启示:国外保护经验借鉴

5.3 突围之路:“川渝传统场镇空间环境特色保护”的提出

5.4 小结

6 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空间环境特色保护策略研究

6.1 策略一:保护方法建构:基于场镇职能,探索多样性保护方法

6.2 策略二:技术措施革新:维护场镇特色,巩固资源优势

6.3 策略三:保障机制完善:实施战略管理,强化制度体系

6.4 策略四:发展路径创新:激活场镇特色,助推场镇发展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空间环境特色保护——川渝地区传统场镇复兴

7.1 主要结论

7.2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7.3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附图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川渝地区作为一个边界相对模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四川盆地内部。该地区多样的地理环境、丰沛的自然资源,多元的地理文化以及历史上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使得该地区产生和发展了众多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场镇。虽历经流觞,但至今仍保留了大量具有独特空间形态和历史人文景观的传统场镇。然而,随着川渝地区的快速“城镇化”,这些广泛分布于农村地区的传统场镇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并在演进过程中暴露出“趋同化”、“变异化”、“边缘化”等诸多问题。如何全面认识、保护、延续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的空间环境特色成为了当前重要的议题。论文借用系统分析法、类型学等研究方法,以大量的第一手调研资料,系统分析了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的空间环境特色,论述了传统场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探索了传统场镇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策略与方法,对传统城镇的理论研究和保护均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论文首先从区域宏观视角出发,通过对场镇分布规律的统计和分析研究,指出川渝地区传统场镇在市场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网状空间结构体系,归纳了其在地理空间分布上不仅呈现出数量大、分布广,而且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川西、川东两大密集分布区域以及核心区密集、边缘区稀疏的特征,总结了“多层级”的场镇市场关系,分析了在这种结构体系之下传统场镇在环境、经济、社会方面的职能作用。其次从中观视角出发,论述了地理环境、经济贸易、交通运输、军事战争、宗教文化等因素是传统场镇演进的主要推动力,它们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影响和决定着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空间与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总结了在其综合作用下传统场镇空间形态与类型多样化的规律特征。再次,从微观视角出发,通过对场镇外部开放空间环境、建筑空间环境、场镇景观与人文空间环境的深入分析,展现出川渝传统场镇空间环境的个性化地域特征。
  之后,基于对建国后川渝地区传统场镇历史变迁的回顾,与当前场镇现状的观察与总结,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论文提出了以整体空间环境为特色的传统场镇保护理念,并对其所涵盖的“保护与发展”、“维护与塑造”、“激活与转化”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实现了从认识对象、分析问题,到决解问题的跨越。并从保护方法、技术措施、保障机制、发展路径出发,探索并建构了传统场镇空间环境特色的保护策略与方法,为探索我国在不同地域环境下传统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