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李某强奸案分析——兼论犯罪中止的认定
【6h】

李某强奸案分析——兼论犯罪中止的认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案情介绍

2 争议焦点

3 法理分析

3.1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共同特征

3.1.1 犯罪未遂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3.1.2 犯罪中止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3.1.3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共同特征

3.2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辨析

3.2.1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分标准

3.2.2 犯罪中止自动性的评价标准

3.3 犯罪中止认定中的其他情形

3.3.1 犯罪中止的彻底性

3.3.2 犯罪中止的有效性

3.3.3 自动放弃重复犯罪行为的定性问题

4 研究结论

5 余 论

5.1 性侵犯案件实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5.2 我国刑法中强奸罪相关规定的改善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犯罪中止是犯罪未完成形态的一种,被誉为是犯罪行为人脱离犯罪的后退的黄金桥。可见,犯罪中止理论是犯罪论乃至整个刑法总论中重要的一环。对犯罪中止进行深入探讨,有着极为深远的理论与实务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犯罪中止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多从理论方面入手。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通过真实的案例,对犯罪中止的认定进行一次粗浅的探讨。以期或多或少加深犯罪中止在理论上的理解,以及引导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
  本文所选择的案例为2013年发生在湖北省襄阳市的真实案例。在人民法院一审做出判决后,人民检察院不服判决提出了抗诉。这说明该案确实具有较大的争议性。因此本文选择该案作为研究对象,并从本案出发对犯罪中止的认定做出初步的探讨。
  本文共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一部分“案情介绍”,对李某强奸案的基本案情进行了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争议焦点”,提出了本案的争议焦点为李某行为的犯罪形态认定,并分析围绕该争议焦点存在四种具体的分歧意见。
  第三部分“法理分析”,首先,本文分析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各自的特征,并总结出二者的共同点;其次,本文研究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分点,即犯罪中止的自动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判断自动性的标准;第三,本文进一步对犯罪中止认定中的特殊情况做出研究,包括犯罪中止的彻底性、犯罪中止的有效性,以及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问题。
  第四部分“研究结论”,以第三部分的基础上,围绕李某强奸案本身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了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的结论。
  第五部分“余论”,从本案出发,对强奸案的立法与司法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