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影响开发导向下山地滨水住区规划方法研究——以重庆主城区为例
【6h】

低影响开发导向下山地滨水住区规划方法研究——以重庆主城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范围界定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的思路及基本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低影响开发与山地滨水住区相关研究综述

2.1 低影响开发背景发展

2.2 低影响开发特点原则与技术措施研究

2.3 低影响开发对滨水住区规划相关研究综述

2.4 低影响开发在山地滨水住区建设的适应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山地滨水住区低影响开发规划内容体系研究

3.1 低影响开发下雨水管控系统构建

3.2 山地滨水住区低影响开发的影响因素探究

3.3 山地滨水住区低影响开发规划内涵解析

3.4 山地滨水住区低影响开发系统要素构成

3.5 本章小结

4 重庆山地滨水住区低影响开发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

4.1 重庆主城区山水生态环境概况

4.2 重庆山地与平原城市低影响开发特征差异

4.3 滨水住区现状调研及分析研究

4.4 具体调研问题分析及总结反思

4.5 本章小结

5 重庆山地滨水住区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方法

5.1 规划目标及原则

5.2 规划设计操作步骤

5.3 综合认知基地现状特征

5.4 构建生态海绵系统网络

5.5 优化住区空间要素设计

5.6 预期效用反馈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重庆骏逸天下住区规划改造分析

6.1 住区项目概况

6.2 基地生态条件分析

6.3 总体规划方案构想

6.4 系统空间要素组织设计

6.5 本章小结

7 结 语

7.1 论文总结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与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作为城市的稀缺资源,常常被大面积的硬质化铺装所占用,导致了诸如土壤压实严重、雨水透水系统损坏、渗透能力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等诸多环境问题,进而改变了城市原有的雨水水文状况,引起了以结构性缺水、水环境恶化和水安全隐患为代表的城市水问题,此问题亟待需要解决与处理。
  低影响开发是在可持续、生态理念影响下,通过城市雨洪管理方法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升华所产生的理念思想,它倡导的是用小规模、分散的手段控制城市雨洪水体。随着理念的深入与推进,其逐渐延伸到城市建设的多个领域,影响催生了一系列以低影响开发为指导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公共空间规划等,在改善城市水体合理控制的同时,实现了城市建设的生态化发展。住区作为城市用地比例最大、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是城市最基本的人居环境细胞组成单元,而山地滨水住区是住区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特征,通过针对滨水住区的生态化规划设计方法研究,将有助于推进住区进一步发展,探求生态化发展的可实施路径。本文以山地城市重庆为研究对象,将其自然生态特征、水文资源环境及现阶段滨水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解分析,引入低影响开发理念,寻求滨水住区空间设计要素与水体资源之间的联系性,进而通过规划设计来实现住区与水体利用的较好结合。此做法既优化重庆山地滨水住区水体利用模式,改善住区水环境问题;又实现重庆山地滨水住区生态化建设,创造出良好的空间结构形式。
  在此构思基础上,本文拟通过七个章节来详细阐述:
  第一章通过论述了文章选题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相关概念界定等,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框架体系等。
  第二章是论文的基础理论综述研究,主要对文章的低影响开发理论、滨水住区的相关规划方法进行研究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外低影响开发的城市建设及滨水住区建设实践的相关研究,对山地滨水住区低影响开发得以引导借鉴。
  第三章是论文的探索性内容体系构建研究,首先对低影响开发引导的雨水系统进行梳理,其次将低影响雨水管理系统与山地滨水住区相结合,分析了山地滨水住区低影响开发的影响因素、规划内涵、功能体系、控制层级等,最终提出山地滨水住区生态化建设的空间要素内容体系。
  第四章是论文的现状实证研究,根据低影响开发下的山地住区要素内容进行实地勘察研究。选取了深圳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住区与现有的重庆主城区滨水住区进行踏勘,对比分析了传统山地滨水住区规划与低影响开发下的滨水住区规划的水体生态化空间建设差异,进而反思重庆山地滨水住区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为本论文的核心章节部分,主要针对现状的总结分析,在低影响开发的目标与原则指导下,提出重庆山地滨水住区生态化建设的具体操作步骤,并对各步骤下的基地条件、住区要素、反馈评估进行阐述与解析,重点将山地滨水住区的场地要素、道路要素、建筑要素、绿地要素、水体岸线要素进行方法的梳理与构建,从而系统完整的提出重庆山地滨水住区生态化建设的新思路。
  第六章是论文的案例实证部分,通过对重庆既有住区骏逸天下的改造设计,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具有针对性与指导性。
  第七章是论文的结尾与总结,其概括论文的主要结论和不足之处,并对以后的山地滨水住区建设研究做出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