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陆萍到南珊——论当代文学中“小资产阶级”的改造与再生
【6h】

从陆萍到南珊——论当代文学中“小资产阶级”的改造与再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小资产阶级的尴尬与韧性

1.2 既有研究状况简述

2 “陆萍”们的出现:改造的起点

2.1“小资产阶级意识”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2“小资产阶级改造”问题的出现

2.3 丁玲、陆萍与“小资产阶级改造”

2.4 小结

3 “十七年”:小资产阶级规训与成长的历程

3.1 关于“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级”的大讨论

3.2“百花”前的小资产阶级写作:创新与争议并存

3.3“百花时代”:小资产阶级书写的新气象

3.4 小结

4 “南珊”们的崛起:“文革”中小资产阶级的再生

4.1 地下文学作品中的“小资产阶级”人物群相

4.2 从“被改造”到成为“领路人”的历程

4.3 小结

5 小资产阶级成为“正面形象”原因探析

5.1 对“冬妮亚”影响力的“再解读”

5.2 时代精神与小资产阶级的韧性

5.3 小资产阶级的挑战力量

5.4 小资产阶级的趣味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5.5 小结

6 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从四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文学作品中的小资产阶级人物形象经历了漫长的被改造过程。在这段时间中,经历了延安整风运动、建国初关于“能不能写小资产阶级”的大讨论、百花时代、“文革”时代。在要求“被改造”的总前提下,在每个时代,作家对小资产阶级的书写依旧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本文按照时间线索分别分析了延安时期、“十七年”、“文革”时期的小资产阶级写作,讨论了小资产阶级人物成为正面形象的原因。延安时期在“小资产阶级改造”方面影响力比较大的作家有王实味、丁玲等。当时对他们作品的批判正式引入“小资产阶级改造”的话题。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文艺创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明显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区分开来,使得“改造”活动的开展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十七年”文学中的小资产阶级写作经历了寻找契机、在“百花时代”迅速崛起,接着又被严厉打压的过程,然而在这期间涌现的作品很多都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在“十七年”描写小资产阶级人物形象的作品中,作者不仅思考他们如何走向革命,还开始思考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等等话题。“文革”时期,作家们面对的是越来越严苛的写作要求,稍有不慎便会被视为“右倾”、“修正”。然而,小资产阶级写作却在“地下文学”中流传开来,对知识分子思考“文革”,思考自身处境和价值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果说延安时期“陆萍”们的出现代表的是“改造”话题的出现,那么,“文革”中后期“南珊”们的出现则代表着小资产阶级的“再生”。这也说明,在长期以来的“改造”过程中,小资产阶级人物形象的优势并没有消失殆尽。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精神,可以看到他们的韧性,还可以看到他们不甘平凡的挑战力量,而且,他们的审美趣味也在日常生活中起着积极作用。正是因为如此,小资产阶级人物形象才有可能在新时期以来成为写作常态,并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