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州地区大学生志愿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6h】

广州地区大学生志愿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流程图

2 社会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2.1 志愿服务

2.2 动机

2.3 心境

2.4 从众

2.5 榜样

2.6社会规范

2.7 自我效能感

2.8 共情性关心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数据处理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志愿服务的关系

4.3 影响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心理学因素

4.4 自我效能感与志愿服务的关系分析

4.5 共情性关心与志愿服务的关系分析

4.6 决定志愿服务行为意向的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

5 讨 论

5.1 性别差异与志愿服务

5.2 家庭居住地与志愿服务

5.3 年级差异与志愿服务

5.4 志愿服务的动机分析

5.5 心境与志愿服务

5.6 从众影响与志愿服务

5.7 榜样作用与志愿服务

5.8 社会规范与志愿服务

5.9 志愿服务的妨碍因素

5.10 自我效能感与志愿服务

5.11 共情性关心与志愿服务

5.12 决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关键因素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大学生志愿行为体现了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修养。本研究主要以广州地区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用自行设计的量表及有关的心理量表对504个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社会心理学分析,最终得出影响大学生志愿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因素:
  (1)在志愿服务的性别差异上,女生显示了比男生更高的倾向性。女生更愿意参加志愿服务,特别是关爱服务,她们更愿意为弱势群体提供关怀和帮助。如照顾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儿童;照顾各类身患重病或者癌症的病人等。而男生在健康卫生服务上体现了更多的贡献。
  (2)在地域差异上,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比例较城市学生高。城市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大城市里,受到“城市信息过载”的影响,以避免被这些刺激和信息淹没,城市学生一般参加志愿服务的意愿较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低。
  (3)在年级差别上,高年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较少。主要是高年级学生学业繁重及即将转换到社会角色有关。
  (4)在心理动机上,志愿者组学生的理想动机、成就动机和亲和动机都比非志愿者组的学生强。而非志愿者组的同学若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更多是受到成绩动机及物质动机影响。
  (5)在心境因素上,两组学生在积极心境下,都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帮助他人。此时两组学生都受到理想动机和成绩动机的驱动。比起非志愿者组,志愿者组的同学在消极心境下,仍然愿意参与志愿服务。
  (6)在从众因子上,志愿者组和非志愿者组没有表现有显著性差异。在从众影响下,大多数的学生都会从众参与或退出志愿服务。
  (7)在榜样影响方面,父母榜样作用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影响较小,而朋辈、社会志愿者模范的榜样作用对大学生志愿行为影响较大。
  (8)在规范的定位上,超过七成的大学生以“社会责任规范”定位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中,女生比男生的体现了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9)从妨碍志愿行为的因素分析可知,时间压力是妨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认识不足、大学生的责任分散也妨碍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10)在自我效能感上,大学生志愿者比非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我效能感高,体现了志愿服务行为对个体能力判断的积极影响作用。参与志愿服务,不仅给志愿者组学生带来了成就、友谊、荣誉和物质,更加加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升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11)在共情性关心得分上,大学生志愿者组比非大学生志愿者组的共情性关心分数更高,志愿者组的学生更能够在他人遭遇不幸的时候更容易达到共情。
  (12)从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最重要的因素是自我效能感,其次是性别,而影响最小则是共情性关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