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互文性看《经济学人》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身份的建构
【6h】

从互文性看《经济学人》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身份的建构

代理获取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s and Questions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1.4 Research Overview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ertextuality

2.2 National Identity

2.3 Intertextual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News Discourse

2.4 Previous Studie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orpus Linguistics

2.5 Summary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Purposes and Questions

3.2 Research Framework

3.3 Research Methods

3.4 Research Instrument

3.5 Source of Research Data

3.6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Chapter Four Intertextuality on Text:a Qualitative Analysis

4.1 Discourse and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

4.2 Style and Identificational Meaning

4.3 Genre and Actional Meaning

4.4 Summary

Chapter Five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Text and Society:a Quantitative Analysis

5.1 Major Focuses

5.2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Text and Historical Issues

5.3 Summary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Innovations of the Study

6.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Study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语言与身份的研究吸引了各学科学者们的关注,他们普遍认为身份是可以通过语言进行建构的。社会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近年来关注的热点之一是互文性在身份建构中的作用。互文性是研究国家身份建构的创新方式,旨在把话语秩序的变化与社会的变化连接起来,通过分析语篇或话语中语言的运用来揭示语言文字背后思想意识的传播,揭露并试图抵制权力不平衡、社会不平等和其他不公现象,从而达到改变语言使用现状,最终改造社会的目的。
  本文以互文性为切入点,对伦敦经济学人报纸有限公司出版的《经济学人》中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探究其国家身份的构建策略和该杂志背后的意图。本文的研究框架分为质化分析和量化分析。质化分析通过对该杂志其中一期的剖析看发展中国家身份如何通过具体互文技巧被建构与再现;量化分析基于近三年间的137期杂志,辅之以语料库的技术手段,总结该杂志主要报道的发展中国家历史遗留问题,从互文角度看语言构建与再现社会现象的关系。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梳理,本文发现:
  (1)从微观层面看,《经济学人》涉及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倾向于引用国外专家、名人和政府的话语,形成话语混杂性,呈现出这些人眼中的国家身份。然而,在报道与转述新闻时,并非原汁原味,有些被冠上作者自己的态度,形成了风格的多样性。再者,这些来自不同出处的引语、作者评语以及漫画、图表构成了体裁的交织与混杂,形成图文并茂、话语交织的互文现象。
  (2)从宏观层面看,近三年来,《经济学人》在发展中国家文章中的四个主要关注点是中国南海、恐怖主义、政党问题以及平民被杀。基于国际社会历史背景,这些关注点分别对应了中国领土主权争议、IS极端组织与战争、政党独裁和社会治安差四个历史遗留问题,形成了该杂志文本与发展中国家历史问题的互文。正所谓“伤口上撒盐”,该报刊不断提起“旧伤”固化了读者心中的负面国家身份。
  (3)通过对国家身份的总结,发现该报刊以讽刺和批评的态度,使发展中国家被贴上“问题”标签。总而言之,《经济学人》对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属实却也有曲解,其站在发达国家的角度对世界格局进行划分与评论,建构出发展中国家虽然发展迅速却充满矛盾,干扰世界和谐秩序的身份。
  通过开展此研究,希望可以为以后的互文性研究、国家身份研究和新闻语篇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及视角,也希望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批评性话语意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