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东省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家族遗传性对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研究
【6h】

广东省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家族遗传性对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广东省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疾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对过敏影响的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 果

三、 讨 论

第二部分:家族遗传性对过敏性疾病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研究

一、 对象选择

二、 试剂和检测方法

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检测项目

3. 检测步骤

4. 结果判定

5. 统计学方法

三、 结 果

四、 讨 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结论

已发表文章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家长对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对其治疗与预防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而不同因素对儿童过敏的影响也在其预防与治疗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探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及不同过敏因素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使人们更有针对性地对群众进行过敏知识普及宣传,也为预防与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同时通过观察儿童及其家族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了解家族过敏史的有否对儿童Th1/Th2细胞偏移发生影响。
  方法:
  采用适合广东省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随机选择广东省内不同地区部分幼儿园的儿童家长完成该调查,由相关人员电话回访,以确定问卷的有效性。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选择其中10个家庭共20人进行了抽血检查,家族过敏史阳性及阴性组各10例(无家族过敏史组中,成人男2例、女3例,年龄31±5岁,儿童男2例,女3例,年龄4±1岁;有家族过敏史组中:成人男2例,女3例,年龄32±5岁,儿童男3例,女2例,年龄4±1岁)。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中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含量。
  结果:
  第一部分:
  1)共发放问卷2761份,废卷为221份,合格问卷为2540份,有效应答率为92%。在2540份有效问卷中,男1331例,占52.4%,女1209例,占47.6例,平均年龄为4.6±1.1岁。33.9%的儿童曾患过敏性疾病,父母亲曾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分别为20.1%及21.8%。变应性鼻炎是儿童(13.8%)、儿童的兄弟姐妹(1.7%)及其父母亲(父亲:264人,占10.4%;母亲:224人,占8.8%)曾患的过敏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在被调查儿童中,除变应性鼻炎外,其他的过敏性疾病依次为药物过敏5.2%(132人)、过敏性皮炎5.0%(127人)、支气管哮喘4.2%(107人)、食物过敏4.0%(102人)、眼部过敏症1.3%(33人)、过敏性肠炎和过敏性紫癜均占0.2%(5人)。
  2)问卷结果中显示家长自诉主要过敏食物有:海产类(虾4.4%,蟹3.2%,鱼0.6%),高蛋白类(牛奶及奶制品1.9%,鸡蛋白1.4%,牛肉0.7%),干果类及种子类(花生0.4%,黄豆0.2%,腰果榛子杏仁等坚果类0.1%,),水果类(芒果2.3%)。粉尘(5.5%)、花粉(4.8%)及地毯(1.4%)是容易让儿童发生接触性过敏的物质。而暴露于环境容易导致儿童发生过敏的物质依次为屋尘(6.0%)、花粉(4.0%)及霉菌(3.9%)。
  3)过敏性疾病多发于春天。儿童曾出现的过敏症状分别有全身症状、脸部症状、胃肠道症状、皮肤症状及呼吸系统症状,出现概率依次为5.1%、11.7%、10.3%、33%和53.5%。儿童对鸡蛋、牛奶及奶制品过敏的年龄与过敏症状情况:儿童多于0-3岁发生对鸡蛋、牛奶及奶制品过敏(2.3%/5.9%)。4岁后发生对鸡蛋、牛奶及奶制品过敏的比率大幅减少(0.6%/0.5%)。儿童抽血做过敏原测试,常见的过敏原依次为:螨虫(4%)、屋尘(3.1%)、牛奶(1.5%)、鸡蛋(1.5%)、花粉(1.4%)、蟑螂(0.2%)。
  4)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其他过敏因素对儿童发生食物过敏的影响,第一近亲(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曾患过敏性疾病,儿童发生食物过敏的几率会增高(P<0.05)。儿童如果已经有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皮炎史、支气管哮喘及变应性鼻炎,发生食物过敏的概率会增高(P<0.05)。
  5)应用spearman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儿童本人各类过敏史的关联性:食物过敏与药物过敏、过敏性皮炎、支气管哮喘、眼部过敏症、变应性鼻炎有明显相关(P<0.05);过敏性皮炎与眼部过敏症、变应性鼻炎及过敏性肠炎明显相关(P<0.01);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明显相关( P<0.01);眼部过敏症与变应性鼻炎及过敏性肠炎有明显相关(P<0.01)。
  6)家长对过敏性疾病认识不足,44.7%家长自认不怎么了解过敏性疾病类型及其症状,挺了解的只有3.6%。64.8%的家长不会带出现轻微过敏症状的儿童去咨询及治疗,而不会采取任何预防过敏措施的家长占65.2%。有8.7%的家长不清楚如何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大部分家长(65.7%)认为远离过敏原是预防的主要方法,只有26.1%的家长知道有脱敏治疗这个方法。由Spearman关联结果可知,了解过敏疾病类型及其症状与注意医生是否做皮试,远离过敏原、增强体质、药物治疗、脱敏治疗之间存在关联,并且关联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了解过敏疾病类型及其治疗的人更倾向于关注医生在给小孩用药时是否有做皮试,并倾向于让小孩远离过敏原、增强体质,药物治疗以及脱敏治疗。
  7)儿童变应性鼻炎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第一近亲的食物过敏史及过敏性鼻炎史与儿童发生食物过敏的风险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为食物过敏发生的危险因素。儿童患有食物过敏;儿童兄弟姐妹患变应性鼻炎;父亲和(或)母亲患变应性鼻炎;家或学校临近大马路;家中有毛绒或泡沫制品玩具、养宠物、家里有人吸烟是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
  第二部分:
  1)全血IL-4的结果如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全血IL-4水平比正常人高,差别有显著意义(t=2.401,P<0.05);有家族过敏史组的全血IL-4水平明显比无家族过敏史高,两者比较,t=5.770, 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有家族过敏史的儿童全血IL-4水平明显比无家族过敏史的儿童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3.774,P<0.01)。
  2)全血IFN-γ的结果如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全血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351,P>0.05);全血IFN-γ水平在有家族过敏史组中低于无家族过敏史组,两者比较,t=-0.105, 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儿童间比较,有家族过敏史的儿童全血IFN-γ水平明显低于无家族过敏史的儿童,但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t=2.025,P>0.05)。
  3)有家族过敏史组中,成人全血IFN-γ水平明显低于儿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110,P<0.05);无家族过敏史组中,成人全血IL-4水平明显比儿童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554,P<0.05)。
  结论:
  1.室内及室外的环境因素、个人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是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2.家族过敏史对儿童Th1/Th2平衡存在影响,有家族过敏史的儿童其代表Th2细胞功能水平的细胞因子IL-4明显增高,Th2表现为相对优势。
  3.食物过敏在广东省地区发生率与欧美国家相近,食物过敏原与欧美国家不完全一致,儿童因甲壳类动物、芒果、牛奶引起过敏反应的几率更高。
  4.家长对于过敏性疾病的认识不足,对于预防及治疗过敏性疾病极为不利,医院应该加大力度宣传过敏性疾病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帮助家长更好地管理患儿日常生活,远离过敏原,减低严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