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及物性视角下中外媒体对中国性教育问题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6h】

及物性视角下中外媒体对中国性教育问题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批评话语分析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旨在通过研究语言结构来揭露潜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新闻报道带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和倾向性,因此一直是批评话语分析领域的学者的研究兴趣所在。本研究着眼于中西方媒体对中国性教育问题的报道,从及物性系统的角度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旨在回答三个研究问题:1.两方新闻报道的及物性系统是如何实现分布的,由此可以看出两类媒体在过程选择上有什么倾向性上的不同? 2.怎样对动作过程中的动词进行分类,两类新闻报道在动词使用上是否存在区别? 3.通过分析动词可以看出两类新闻报道分别阐释了怎样的意识形态意义? 为回答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从中外主流媒体中选取跟中国性教育的新闻语篇作为语料,以费尔克劳夫的三维框架理论和韩礼德的及物性系统为分析工具,比较两类新闻语篇各个及物性过程的分布规律和频率,并对新闻语料中的动作过程中的动词进行分析,探究隐藏在中外新闻报道背后的意识形态差异。 研究发现:1.西方主流媒体和中国日报对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言语过程和心理过程,报道者通过使用这两种过程,描述新闻人物的心理活动状态和言语内容,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另外,两类新闻语篇在过程选择存在细微差异,如西方主流媒体更喜欢运用言语过程描述新闻人物的言语内容,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而中国媒体倾向于使用心理过程描述其内心活动,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2.中西方媒体报道的物质过程的动词按语义可以分为三类:互动,描述和行为;言语过程的动词可以分为两类:信息传递和表达方式;心理过程可以分为两类:意愿和认知。两类报道在动词的使用上存在区别,中方媒体同时表达了表示积极和消极意义,西方媒体更多地表示消极意义。3.通过对动词在小句过程所体现的语境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类报纸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关注的对象,情感态度,对参与者的认知以及社会价值观。中方媒体承认中国性教育缺失问题的存在,但是主要目的在于提出未来的规划,以及政府机构应有的责任,和加强青少年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总体来说对性教育问题持有积极的态度。而西方媒体则倾向于论述中国性教育缺失的严重后果,批判政府在该问题上的不作为,主要强调和批评政府和机构的过失,以及青少年所遭受的伤害,总体来说持有消极的态度。 本研究通过对中西方媒体的新闻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发现意识形态广泛存在于新闻当中,为大众阅读新闻媒体报道提供了新的认知方法,有利于提高大本研究通过对中西方媒体的新闻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发现意识形态广泛存在于新闻当中,为大众阅读新闻媒体报道提供了新的认知方法,有利于提高大众的语言批评意识;理论上,本研究不仅证明了韩礼德提出的及物性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在新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阐释力,更尝试着对动词进行语义分类,通过从动词语义的角度分析及物过程的语境意义,扩大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