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金流量、应计利润及公司业绩评价
【6h】

现金流量、应计利润及公司业绩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部分: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理论内容

(一)会计盈余、现金流量和公司业绩

(二)操控性应计利润和公司业绩

四、文献回顾

(一)国外部分

(二)国内部分

五、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第二部分:假设推导及模型设定

一、假设推导

二、模型设定及变量定义

三、股票价格作为业绩标杆

第三部分:数据部分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二、数据描述

二、回归分析

第四部分: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众所周知,会计盈余是企业业绩评价的一种最主要的方式。正如FASB在财务概念框架中所陈述的那样:“由应计制会计计量方式产生的企业盈余和盈余不同组成部分的信息相对于现金流量信息而言,能够提供关于企业业绩评价更好的信息”。但是由于会计利润中往往包含因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产生的大量应计利润,会计利润的信息质量一直受到广泛的质疑,这主要是因为财务管理理论一直尊奉着“现金至上”的原则,并认为企业价值创造最终来源于企业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即净现金流量为正。即只有当企业收入以现金方式流入企业时,企业才真正完成了价值创造过程。所以,以现金流量作为业绩衡量指标符合企业价值创造的财务学意义;另一方面,与会计盈余相比,现金流量作为业绩衡量指标不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实务界,例如证券分析师行业中也有很多对采用会计利润来评价企业业绩的众多质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1)企业经营环境越不稳定;(2)企业经营周期越长;(3)对业绩评价信息需求期间越短,理论上会计利润要比现金流量能够更客观的反映企业业绩和经营成果。于是,我们认为采用实证的方法来验证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这两种业绩评价方式中哪一个更能客观地作为企业业绩的评价方式,是所有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所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首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但略显遗憾的是,现有的会计研究中过于关注会计利润中应计利润的质量问题,比如盈余管理问题,而缺乏对这一更为基本的关于业绩评价选择方式的实证研究。本文在Dechow(1994)的研究基础上,应用我国上市公司1998到2004年报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会计盈余对股价的解释能力要强于现金流量,这与Dechow(1994)的研究结论一致,也初步验证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盈余比现金流量能够更好地评价上市公司业绩。 同时,由于现代企业是以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为典型特征,由委托代理关系所导致的代理成本问题直接影响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或利润操纵行为,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会计利润中的应计部分来实现。鉴于此,本文在Jones(1992)等关于操控性应计利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修正和扩展的Jones模型估计出以上年份我国上市公司中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水平,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引入回归模型中来验证在控制了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基础上会计盈余的盈余反应系数是否有所增强。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研究结果表明,调整后会计盈余的盈余反应系数远大于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反应系数,同时,随着操控性应计利润比重的增加,调整后会计盈余的盈余反应系数也随之减小,这一方面表明操控性应计利润确实导致了整体盈余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者能够比较有效的识别会计利润中操控和非操控部分,这与Sloan(1996)所提出的“应计异象”,即投资者无法正确区分应计利润和现金流量信息的不同,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恰恰可能是因为投资者普遍认为会计盈余是更好的业绩评价方式,因此投资者更关注盈余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操控性盈余的比重就自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中之重,正是在这样一种逻辑推理的基础之上,形成本文研究结论所揭示的那样,投资者能够有效地区分应计利润的不同组成部分。 本文总体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而引出本文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在现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之上,该部分,首先,详细阐述应计利润的产生过程,分析会计盈余和现金流量差异及各自存在问题;其次,分析总结操控性应计利润对公司业绩衡量的影响。最后,对与本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概要的评价与回顾。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论证本文要进行实证检验所需的几个关键假设是如何形成的。为了实现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提出了四个重要的假设,分别为:(1)会计盈余对同期股票回报率的解释能力优于现金流量;(2)如果利润中应计利润比重越大,那么现金流量与当期股票回报率之间的相关性就越弱;(3)控制操控性应计利润的价值相关性低于会计盈余中剩余部分的价值相关性;(4)随着操控性应计利润比重升高,其与股票回报率的相关性逐渐下降。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本文还概要地讨论了为什么选用股票价格作为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衡量指标,同时指出这一指标的局限性。 第三部分是实证检验部分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在该部分,首先,对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性描述;其次,运用模型对每个假设逐一进行验证;最后,对验证结果进行必要的说明。实证结果表明:(1)作为单一业绩衡量指标,会计盈余比现金流量更具有价值含量;(2)随着应计利润比重的增加,会计盈余与股票回报率相关性逐渐下降;(3)总体上,操控性盈余价值相关性低于会计盈余中其他部分,资本市场能够对操控性盈余这一部分业绩区别定价;(4)随着操控性盈余比重增加,会计盈余价值相性下降,但操控性盈余价值相性下降幅度更大。 第四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