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规则下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机理及其训练——以北京、湖北和广东三省市体工队武术套路运动员为例
【6h】

新规则下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机理及其训练——以北京、湖北和广东三省市体工队武术套路运动员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选题的依据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相关概念的解释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新规则”下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

3.2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特征

3.3“难度”成为武术套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条件

3.4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损伤现状

3.5 易伤部位损伤机理分析

3.6运动损伤的训练学分析

4 训练策略

4.1体能和技能并重

4.2 “双基”训练贯穿始终

4.3认真贯彻区别对待原则

4.4合理分配局部负荷

4.5选择“难度”要因人而异

4.6重新科学评价和创编“难度”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评价表

附录B教练员调查问卷

附录C 运动员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既是一种以身体艺术为表现形式的技击术,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组织部分武术专家和学者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参考了西方竞技体育的竞赛规则,对武术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有力的促进了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竞技是体育运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武术套路靠身体和技能所表现出的高超技术和惊险场面征服了裁判、对手和观众。随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90年代以后,一些后起之秀逐渐将一些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搬上了竞技舞台,由于其观赏性较强,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也相应地做了修改,从“规则”中不难看出,“难度”在武术套路的训练和竞赛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运动员要想争金夺银,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就不得不突出难度动作及难度连接的训练,增加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竞技武术运动的发展、制约了运动员技术的提高,传统的训练方法也受到了挑战。因此武术套路运动的损伤不仅受到了广大武术运动员、教练员和爱好者的重视,同时也成了运动医学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主要以北京、湖北及广东三省市武术套路专业队一级以上运动员为例,对竞技武术套路高水平运动员损伤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的相关部位和损伤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就目前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策略。研究认为:1、运动损伤是制约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是由运动员训练时动作失误、肌肉力量不足以及训练时负荷过大以及疲劳训练等原因引起的,训练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化。2、复杂的高难度动作及其连接是造成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比赛应着重考量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3、损伤主要发生在腰部、膝关节和踝关节。①腰部是协调肢体运动的核心,腰部各椎体的棘突后方均有棘上韧带相连,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又有棘间韧带相连。当脊柱前屈时,棘上韧带处于最外层,承受的张力最大,突然增加负荷可使韧带纤维撕裂或从骨质上轻微掀起,甚至发生剥离或断裂,使肌肉和韧带最易损伤。临床表现以“腰肌劳损”为最多。②膝关节韧带较多,在运动中当膝关节弯曲时,突然受到外翻或内翻应力,即可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造成韧带部分断裂,完全断裂,半月板软骨损伤。临床表现以“内侧副韧带损伤”为最多。③踝关节是下肢承重关节,运动中过度的强力内翻或外翻活动时,如腾空动作落地不稳,引起外侧或内侧韧带损伤,可导致韧带部分撕裂、完全断裂、撕脱骨折,临床表现以“踝关节扭伤”(外侧韧带损伤)为最多。4、在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更要加强体能的发展,尤其是力量训练,“核心力量”对上下肢的协同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是力量训练的重中之重。5、教练员要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科学地安排每次训练课的内容,在队医的配合下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确定适宜的训练负荷;跳跃性难度,由于落地时地面反作用力较大,练习时要注意控制练习的次数和组数,避免局部符合过大而造成损伤。6、加强运动员的防伤教育,使运动员充分认识到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并能在训练和比赛中合理地保护自己。7、“新规则”对部分难度的要求违背了正常人体的运动规律,是造成武术套路运动员损伤的根本原因,对“新规则”中“创新难度”的确认尚须进一步科学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